家族式企业的内部管理探讨
(2023-02-14 07:10:2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源于1992年。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质的飞跃。所谓市场经济,说白了就是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动力自由交換的场所或接触点。在市场经济政策体制下,允许个人摆摊或办企业,于是就出现灯光夜市,小作坊,小工厂,以及以来料加工,三来一补等生产作业模式,一些弄潮儿通过天时,地利,人缘和市场需求,把小打小闹逐渐发展成规模化私人企业,甚至是垄断行业的企业巨头。老板,老板娘,这个旧社会的尊称,就在这个时候又重新出现在社交中。
在市场经济态势下,各行各业,大,中,小,私人企业蔓生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去支持,其中有管理者和工位干活的劳务人员。这劳资关系,是个不等式,有部分老板们原以为找些可靠和亲近的人或老乡在企业任职比较放心,还可以帮助解决就业和吃饭问题,这种初衷是好的,如真的能同心,的确其力可断金。于是兄弟姐妹,乡里乡亲,安置在各管理岗位上,期望他们能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作骨干,这就形成家族式企业。可是这些老板们忽略了一个信条,入职者如没有经过严格的职前培训和职业道德修养,而滋生私心杂念,背着算盘就职,尤其是没有规范和有效监督机制的私企,即使是皇亲国戚,也是事与愿为。
有些私企特别是现场管理,安排一些亲属或老乡去担当管理职务,原以为更能负责运营顺利,为企业去尽心尽力,调节好上下对接关系,与员工作良好沟通,可是从效果看,相当一部份家族式企业,在管理上出现出勤不出力,人浮于事,成为车间游荡"金鱼",有的疏于管理,更谈不上6S规范,只会指手画脚,不干实事,出了问题不上报,个人说了算,对于外来的管理人员予以排斥,而当高层老板们知道这些不良情况后,碍于亲情,难以启齿,而造成听之任之,这样的家族式企业管理不在少数,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和整顿。
用什么行之有效的举措去改善家族企业这些弊病呢?方法是有的,那就是:不分任何人或皇亲国戚,都要:"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跟紧,盯牢,多沟通。"以制度管人",就是企业上下,一视同仁不分老板和员工,都要在制度的约束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上行下效"。"按流程办事",就是办事要按管理链顺序,逐级运行,不能越级办事,不要以为自己是老板亲属而大事小事直接找老板,造成链段脫接,这是家族式管理之大忌。"跟紧,盯牢"就是在生产运营中,家族管理人员切不可当"车间金魚"而游荡,要深入机台岗位,了解和督察操作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是否执行操作指引,"多沟通",就是与岗位操作员工及时联系,出现异常帮助他们处理,做他们的知心人。对于外聘的各类人员要尊重和宽容,使他们有归属感。
从公司老板高层来说,应告诫下属亲戚和老乡,绝不能高人一等,更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去感动他们,如果下属亲戚与外聘员工发生冲突,绝不能偏袒,要秉公办事。这是家族式企业处亊原则。有条件的家族式企业,因对在岗亲属进行管理培训,使他们敞开胸怀,为企业服务,定期召集各级在岗亲属聚会,吿诫他们在班上要以一名员工身份去工作,而不是高高在上和特殊优越感。
只有这样,家族式企业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大展宏图。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