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2016-12-22 07:07:32)
标签:

见心斋

园中之园

古典园林

江南水庭

香山静宜园

分类: 古建

                                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静宜园东北(别垣内)景区由眼镜湖往西一座水庭园林式的建筑群,就是园中之园的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见心斋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清嘉庆年间(1796年)重修,,是香山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传说, 见心斋曾是帝王驯诫臣属的地方。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见心斋建筑群占地约4000平方米,楼、台、廊、阁、亭、榭与山石参差错落,布局精巧别致,古松翠柏掩映其间,是一处具有江南建筑风格的园林。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见心斋倚别垣之东坡,地势西高东低。园外的东、南、北三面都有山涧环绕,园墙随山势和山涧的走向自然蜿曲,逶迤高下。园林的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以建筑围合的水景为主体。水面呈椭圆形,另在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的水口,宛若源头流水无尽之意。随墙游廊一圈围绕水池,粉墙漏窗极富江南水庭的情调。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带周围廊,北侧以曲尺游廊连接一幢二层楼阁(来芬阁),则是登临西半部山地的交通枢纽。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水池的东岸建一方亭,与见心斋隔水相对应,但稍偏北,便于观赏西岸之全景。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西半部是建筑物比较集中的一区。一组不对称的三合院居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北厢房即作为东西两部分之间交通枢纽的来芬阁的二层。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三合院的北侧为两层的畅风楼,前临山地小庭院,既是全园建筑构图的制高点,也是俯瞰园景和园外借景的观景点。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南侧和西侧的山地小庭院各以一座方亭为中心,点缀少量山石,种植大片树木。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西半部地势较高,山石嶙峋,厅堂依山而建,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院山景为主体,松柏交翠,环境幽雅。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乾隆爷御题见心斋景点诗句。

(858)香山静宜园(五)一一见心斋
        现在见心斋辟为香山书院,成为山林里的皇家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