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2012-03-31 14:45:08)
标签:

御沟

无梁殿

斋宫

杂谈

分类: 古建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斋宫东门(正门,现关闭)(此图拍摄于2011年11月21日)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斋宫北门(现游人进出)(此图拍摄于2012年3月18日)

   斋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外层砖城  御沟          此图拍摄于2011年11月21日)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外层砖城  御沟           此图拍摄于2012年3月18日)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内层宫墙 门    此图拍摄于2012年3月18日)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内层宫墙  御沟     此图拍摄于2012年3月18日)

    斋宫以两重宫墙(外层叫砖城,周长为66.07米;内层宫墙叫紫墙,周长为41.33米。)和两道御沟围护。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无梁殿             此图拍摄于2012年3月18日)

     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殿座全是汉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筑结构和正式宫殿一样,重檐垂脊,吻兽俱全。但殿顶成拱券形,不露栋梁榱桷痕迹,故名无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十三级,左右各十五级。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屏风、宝座均为原物,十分珍贵。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时辰亭(奏事亭)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斋戒铜人亭

 

    殿前左右各置配殿三间,丹墀(露台)之上,左右各置一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边的叫斋戒铜人亭,右边的叫时辰亭。清帝入斋宫时,先在斋戒铜人亭内的小方桌上,铺一块黄云缎桌布,上摆一尊铜铸人像,乌纱玉带,手持“斋戒”牌,以此警示皇帝要虔诚斋戒,切忌胡思乱想。这尊铜像,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著名宰相魏征,上祭时间到,铜像立即撤去。(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斋宫的东北角有一钟楼,是乾隆(1743年)时修建的。内悬挂着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皇帝祭天的时候,从起驾出斋宫就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即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

(269)天坛(四)一一斋宫

                           寝宫

    正殿后面还有五间大殿,是皇帝斋戒时的寝宫,硬山建筑,形制古朴,额书“敬止”二字。明清两代帝王,按照典制规定。每到祭天的前三天,都必须先到帝宫内独宿三昼夜,不吃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名(与司法有关事项),不吊祭,不近妇女,多洗澡,名为“斋戒”,又叫“致斋”。 

  

【注】资料来源于天坛公园介绍,图除注明者外均拍于2012年3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