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跟随叙事者共读的是卡尔·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虽谈不上晦涩难懂,却也不像领读者毛家英校长所描述的生动有趣,这可能是我对西方著作的一贯感受,它让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自由学习》所阐述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也不能算十分新鲜的观点,相应观点已为大多数教育者所理解和接受(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但真正践行和实施的却很少,因为它需要信心和勇气。
与传统教育相比,自由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权利与责任。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究竟行不行?相信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很纠结,毕竟你的教育实践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甚至终生的影响,你的任何教育改革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不断地左右摇摆,面对机械的、僵化的传统教育,曾经一度向“以学生为中心”迈进;面对升学压力和难以驾驭的课堂纪律,又向传统教育一次次的靠拢。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相信孩子,只要在良好、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会茁壮成长。
传统教育的弊端,大家都有深切的体会。即便是那些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在无休止地强制实施的纪律、测试、竞赛和僵化中迅速丧失了原有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到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教师教给他们完全一样的阅读方法,大量进行集中练习,学习科学知识却不动手实验等等,可以说传统教育的“罪恶”是罄竹难书。于是人们,尤其是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们在不停的思考,寻找现代教育的新路线。杰罗姆·弗赖伯格在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所有个体本身蕴含着一种自我指导生命的能力,既能令自己满意,又能对社会有益。在一种特殊的帮助关系中,我们给个体以发现自己内在智慧和自信的自由,他们将会做出更加健康和更具建设性的选择。”这让在传统教育泥潭中挣扎的人们看到了教育的新希望。但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影响它的因素千变外化,即使是外因相同,个体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需要有信心。对自由学习理念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更要对自己有信心。
“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有纪律可言吗?卡尔·罗杰斯的回答是“有的,那就是自律。”可是自律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循序渐进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短暂的纪律混乱,学生成绩的起伏,家长的不理解,学校领导的反对。对于一个一线教师而言,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最好是在你可以从容应对的范围内,分步骤赋予他们少量自由,而不是一次赋予他们全部自由。即使这样,你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勇气,需要坚持到底的勇气。《自由学习》以详实的案例报告,卓越的成效展示,适时地分析评价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些启发,让我们的教育勇气充满智慧而不是盲目和蛮干。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哪怕是前方的路充满了荆棘和不可预测,我依然会向着诗与远方努力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