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玉学步117:古玉或带不可仿原生态上细端详

(2023-06-15 16:12:12)
标签:

转载

高古玉的原生态,自然色!

  古玉学步(117):古玉或带不可仿 原生态上细端详
一夫之

古玉或经入埋、或经传世,历经千百年沧桑,风化蚀变严重的,有些带有部分“不可仿”的特征,可以一窥端倪。

由于条件的局限,有幸能够见到古玉出土生坑状态的情况毕竟少之又少,幸在有些馆藏古玉在采集与收藏时一直保持着原生态,能够一睹古玉最接近出土状态的原貌特征。

艺术无国界,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的部分源自中国的原生态古玉,能够对古玉的不可仿特征做一些很好的诠释。

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玉环直径9.5厘米(图1-1),是该馆1915年接受捐赠的藏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cb5a069dc52b4c46a067810bb069d13b.jpeg图1-1

这件玉环型制上带有明显文化期制玉的特征:环的内圆虽然不甚规整,但依然能够看出应该是早期以骨、竹为材料管钻的痕迹;环外圈近圆而非圆则是切料取圆的工艺结果;环的内外圈达不到严格的同心圆,所以看起来宽度不一,尽显原始的古朴了。

由于玉质不佳,环表面几乎完全石化了,所以通体带着一个不可仿的古玉特征,那就是:风化土蚀不可仿(参见《古玉学步(3):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通俗地说玉变“糠”了,这种糠是几千年风化土蚀的结果,自然的风化剥蚀导致的坑坑洼洼并伴生着石化齑粉(图1-2),即使现代高科技也几乎无法仿到位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d64d6411178a46be840be30ea824acb8.jpeg图1-2

这样的状况在古玉、特别是高古玉中是不难见的,另一件汉代玉璧(4.2厘米)也是类似的状态(图2-1),也是该馆1915年接受捐赠的藏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6060b5f962974640975b709359343c34.jpeg图2-1a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798cd7036eee4afea93d79fc1ca320d7.jpeg图2-1b

早在大约战国时期,我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制玉的管钻已经变成铁质,铁管比较而言超薄、规则,铁管可以大、小,可以切割直径较大的玉材,玉璧的内、外圈都可以用管钻,所以汉代的玉璧就显得规整有型。

这件汉代玉璧与上件文化期玉环一样的风化土蚀——糠了,甚至风化还要加严重,在玉璧的边缘薄弱部位已经开始出现另一个不可仿特征,那就是:玉萎缩(参见《古玉学步(4):古玉塌缩不可仿》);不过由于出土的原因使萎缩终止,否则如果保持埋土环境这种萎缩会一直发展下去且蚀速加快。古玉自然风化的萎缩状态(图2-2),科技时代也很难仿到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a611ede4bfc14552acbbb417188de7e0.jpeg图 2-2

当然,不可拘泥,即使同一时期的不同时段或者不同区域,其工艺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汉代玉璧(8.4厘米),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了,但仍然有匠人延续过去的工艺习惯或者其他因素,依然采用切料取圆的工艺制玉(图3-1),该馆1952年入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a209778ef5224fe2aedee83727fef66b.jpeg图3-1a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ba097e3340a6451189674083b84ba227.jpeg图3-1b

这件汉代玉璧有个看点:布满了绺裂纹,其纹为沁入之门,由于绺裂纵横,所以呈现满沁状态,体现了古玉又一个不可仿的特征,那就是:惊裂纹(参见《古玉学步(2):古玉惊裂纹不可仿》)。其实古玉仿裂纹也是多见的,冰裂炸裂压裂什么方法都有的,用一定外力击成裂痕的也有,但是惊裂并且与沁入肌理和谐一致(图3-2),见仿但还是难以仿到位(致裂后用高压注色的仿裂达不到如此自然状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62685490ac3e4251aeb536e872b70008.jpeg图3-2

有些大开门的原生态古玉可谓宝气灿烂,如该馆1972年捐赠的商代玉鱼7.3厘米(图4-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24773532e9644f8296b04c068b38ba1a.jpeg图4-1a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395377d001e54389b8f7efaf7797a60e.jpeg图4-1b

出土附着的朱砂、美艳浓郁的沁色、厚重的包浆、灿烂的光气、老旧的皮壳——高古玉的所具有的不可仿的“神韵”特征可以说应有尽有(参见《古玉学步(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其历史沧桑之大美,这时语言描述都是多余的,只应静静欣赏(图4-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838872c315fb4b79b6963d36946c6523.jpeg图4-2a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8/4b836a34dd114235990ba7305cb1b5b9.jpeg图4-2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美寄藏,作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互联网寄mai平台!

收藏爱好者多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mai,就找共美寄藏!
品牌创始人,本博主微------: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博----客田园玉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