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快
手快:敌难于防范。
步快:使一进一退阃,瞬若流星。
脚快:敌虽知我腿动,亦不及躲避。
三到
心到:心为人之主宰,心有所思,必形诸于外,心有所谋,目必先视。
眼到:眼有所见,心随意动焉。
击到:心有所动,手脚继之击进。
吾人练武,苟能练就三快之功,合三到之法,浑身而为一,务使手快而到步快,而远近恰可,脚快而到达目的,不使无的放矢,虚发一脚,致为敌所制,斯则三三之说不虚也。
三定三慢
三定
眼定:麋鹿兴于左其目不瞬,刀剑交加目不为所眩。
心定:猝然临之我无所惊;四面环攻我无所惧。
站定:上下腾扑,左右翻纵,有若洪流之袭击,我不为所动。
唯动可以制静,静可以克动。动者,练,静者积年累月之经验,然后摸索探进意会,不可言传也。
三慢
一慢:出手快.而盘架慢。
二慢:只求精,不求多。
三慢:学拳动机之认识。
吾人苟能循此三慢以行,立三定之功臻于颠峰.则不空负习拳之热望矣.
四 难
有形迹可寻,循径可方始得之,所谓只可入三快之妙,使三到
一难
补拳、叠肘、圈拳、劈轧、挑手、劈手等,均为有形相连之实手,其难处则形影不离,互有牵连关系,轻松之中带有刚硬气质,若缺一不衬,将使手法失却效用。
二难
崩拳、挫拳、统拳、双撞拳、双提肘等均先封而后实之手法,如在未出手之前,须先消对方来势,才施展己之手法,须恰到好处,否则不能为功。
三难
偷手、滚手、磨盘手、外挂手、粘手、黑虎偷心等为对打之手法,其难练处更为繁复,两人相对进退之间,手随步到绵绵不绝,身随步转,步跟手移,拍节调和,惊心动魄,此其难练也。
四难
本派不独手法繁杂,步法、脚法比其他更为复杂.腿法尤多,踢高是其难练处,低如轧腿、寸腿、蹄艘脚等,腿出有劲,合乎标准,此其难也。
螳螂拳之法门用法
螳螂捶法二十九,而能释之者罕矣,此为门中必不可忽视之特色,兹分述于下。
拳 法
一、补拳
补者,以言其空虚,然后以拳填补之意也。即如左插掌,右方必空洞无防,吾则以拳击之是也。大致用补拳者,必先以一手拍去来手,始以另一手击入。练时乃采取连消带打之迅捷方式,施用皆为专破中上路而设,予敌以凌厉攻击之作用。
二、崩拳
崩者,由上而下也,左手(或右手)先封来势,继而右手(或左手)由上而下如山崩。更以一脚辅之,则其势更凶矣.崩拳为刚中之刚手,有小泰山压顶之妙,崩拳正在打下之时,迅而继起一闭门脚,此实打虚用之毒着,正合本派脚去身离之妙诀也。
三、挫拳
崩者由上打下,挫者由下冲上之逆攻方式。其目标全集中于敌方之下颔,其势之雄劲,实不亚崩拳。但挫拳则非先封得来手,实不敢轻于尝试。对方若以横手架我,我即漏下直统之,或彼仰面欲避我拳,我拳亦确已被避过,但其距离至近,照其仰面则势倾,我随即顺手化作崩拳,反而照面上力劈而落,或崩而转拳,斯皆一理。挫拳为短手法之一,近身贴打,则成胜负立判之局,处此不能不慎。
四、直统拳
是为直取之意,另以手扫除前方所有障碍,然后用拳直出,则我直取目的可达。直统是以平拳直统方式,是以其目标多集中彼胸部。发拳若斜,则劲道消失,而发手牵停
五、圈拳
此拳有双单之别,然皆一理。圈拳并非凶撞盲击,固其必以手封固来手,然后以另一手圈出其太阳穴,是亦稳健之着.所谓攻其所必救。圈拳是取彼上路,两手俱举起,慎防中下路之空虚,圈拳之方式,尚可圈而漏手单鞭,有漏手拦马者,有横劈式之圈法,有封而后圈之法,有左右连环圈法。
六、滚膀拳
专以贴身相压者,臂部作推动横取,滚膀虽非直接以拳攻击彼,囡系握拳致力,故亦列之为拳粪。
七、仰膀拳
与滚膀拳有异曲同工之妙,惟前者系自中部横出.而向彼腰腹部力推,此则沉肘,以拳向上平直推进。前手先贴彼手,再用后手贴自己肘内推进,肘部竖压彼方腹部,臂则贴其胸部,拳锋抵其下颔,使其上体大部为我手所威胁.贴身相压直取,仰膀、滚膀都须快速,方能致效,滚膀横手推出,仰膀手向上平正推出,仰膀所转之弧形略少,滚畴略大,仰膀之后,即用挂手统拳,步为玉环步。
八、封统拳
封者,封开来势之谓。来势既被我封,则我拳必无阻。此叉分单统与双统之别,单统者,是先用一手封去来手.再出一拳是也。双统者,则是用双手由上齐封而下,使对方牢牢被握,然后替出后手,再用之化拳打去即是。单封势急而便利,双封势稳而稍缓,若彼以轻快之法攻来,我亦以轻快之单统手为妙,若彼以凶猛之势攻来,则我何妨“双统法制之。此乃针锋相对以硬制硬方式,更加以踏步进马之势,益为雄劲无伦矣。
九、劈拳
来手中下袭来,为势殊猛,我欲破之,非用劈拳不可。有以掌先拨开来手而劈下者,有先刁去来手始予劈下者,更有扣步劈去者,又各劈轧,直劈是专取彼方头上,有骑马式之横劈,有登山式、七星式之直劈,或借上手劈下之掩护,而以步偷入,蹬扑以使跌倒对方。然不论横与直,俱为阳刚手法。
十、措拳
此非用自己之拳,而是措敌之拳也。敌拳来时,我以措骨方式,握其拳而措之,亦擒拿法之一种,与缠丝法亦大略相同。用时须台两手一分上下,台阴阳以制其腕,照随措随跃进,为更进一步之良法,我既已制服对方之腕,彼必求解脱之道,但我则不使其得机逃脱,因此乃在争持之中,我再加另一手于其上,以反措其腕,其腕被措则痛极,若彼欲发蛮力求脱,则越用力而越缠得紧,其痛楚亦剧烈。此不独为擒拿法则,实为分筋、错骨、打穴法之一。找手腕部先为对方所制,我不但不求解脱之道,照由此以反掌握之,复加一手,其法同上所述,而功用亦同,只是制人与受制于人,先后之别而已。欲达到措拳之妙处,必先求腕力强劲,方能做到信手拈来之妙,否则徒有善法而已。
十一、窝肚拳
窝肚为专打腹部之一种拳法.因此必以低式之玉环步为合,用时有挂手式,及补拳式。挂手式者,是将来手向上挂去,然后入马窝肚者。补拳乃彼自我中路击人,我将来手拍去,顺势窝肚,两者大致相同。为势低而劲,照低势为难防。若能迅即往后撤走,而将来手封闭,为可避免反受其威胁之法也。
十二、顶脐拳
以顶撞对方肚脐,其法由下力抽而上,至脐为止。此亦是招之即打之法。彼先以凶猛如泰山压顶之势,往我头劈落一拳,我只能求躲避,则无机会还击.因此,我乃与之作硬拼,既不躲闪,照乘其劈落时,即用挂手,先将来手架定.然后以另一手,自后逆抽而出,及彼脐都为止,此与窝肚拳虽同一目标,唯发劲使力之微妙,则非窝肚拳可比,照招与打之间,俱为刚手,必以稳健之步,如登山步、骑马步等。
十三、偷心拳
此非一拳直出者可比,凡属偷心之法,多由几手合成,才是黑虎偷心之法。偷心拳,即是黑虎偷心之最后一着。
十四、挑统拳
我手为敌所制,我须解其势,然后还击之,则莫利于即挑之法,其法有二,其一是我一手被彼方所缠封,乃以另一手拿之.自下挑出,再将被封之手统出之谓。即是先清去来手之困扰,而后予以还击也。其二乃对方以手攻来,我先用掌挑出之.复出一手还攻之。此则不俟来手贴近,即予排去,复用统拳祛反击之,用时苟能辅以标进与倒撤之步,实收相得益彰之妙。若我手再为彼所封,别换以封式统拳殿之。
十五、穿拳
是法乃由直转斜之势,凡用此者,须连蹬扑相结合,其势以扭步封手横穿彼方太阳穴位置,招之者若不待其封牢我手,解脱之则易,若被封紧,便受制于人矣。
十六、采统拳
采者,前手刁,后手继封,替出前手加一拳,封而来得其便,则仍连续而封,采是集多手而成,先往外刁去,是谓之日勾,属柔中之虚手,其伸缩亦至广,勾时对方必欲解脱,或用解脱之法,而我更无握紧之必要,我可从之,是柔手之真意。继勾者为搂手,搂是五个手指向内擒提之法,为剐中之实手。我既合勾搂二手时,则不容其求解脱,我最后一手,志在必出,势属必行,论之者固是分条细说,当致用时,因无犹豫之充份时间,善用者,虽集合三手而为一手,但必至敏捷锐利之境,方可实施于人,否则徒自招败而已。
十七、十字拳
翻身垫步力劈而下,颇像十字形也,前手劈开来势,后手迎头劈下,前后呼应,连削带打之着,分两拳为平直线,及以前手微向下为合者,两者俱由前往后施用之,其先臂之手,为砍去人之来手,再返归后方,后臂之手继前手而劈向彼人之头上,其势轮流而含有翻车之性质。刚猛处亦若泰山压顶之法,为纯刚之力,用时必以登山式相辅并行。彼方自后击进,我欲待转身迎之,则恐缓滞误事,于是乃就势往后用招之即打之法破之,亦是万不得已救急之法,若正面攻来时。甚步用之也。
十八、低牵拳
此法之施,所以专破低腿.分三种。由前转后,用吞塌步,化上手为低手,随步倒转,以劈杀对方攻来之脚。二为脱出被封之手而进马,手自下逆抽而上,此与顶脐拳之组成相反,唯出拳相同。前者目标为脐部,后者以下阴为攻击点。三为争取距离之接近而跃进,使其方式便和攻打。当跃进中而用低牵拳,其势至为敏锐,劲道亦可增高若干,招架之法,与破顶脐者略同,以手破脚,固属笨拙之法,但因势利用,非此不破,固当作别论,不但不见其笨拙,且为最巧妙之美法。
十九、截拳
此拳并非用正面袭击之法,实以横面截击来手而已。步则用跨虎步,取其轻巧易变,此又非为攻进敌人之拳法,乃专破彼方来手。如彼急以一手攻我中部,我先用一手执其腕部,再以另一手.横截其肘部,彼若非沉肘消我截拳,则其臂非断不可。但当沉肘时,又恐为我漏手攻之,因此截拳乃于近攻贴靠之时,发生莫大之作用。若欲因处势危殆,而求远击,则我既跨起之脚,又随时可乘势一脚送行,吾人处此,必于沉肘之瞬间,同时以另一拳攻彼面门,以分其势,是为最有效之法门。
二十、挂统拳
如遇敌以上路袭击,而用迎头劈下之势,我则应以此拳。此拳多以登山式出之,偶有七星步,当彼以拳自我头上劈落时,我先用一手,曲肘横架于前额之上,是为挂手,再出另一拳,以还击对方,即统拳矣。挂手与统拳以同时使出相结合.此亦招之即打之法,若分先后,即等于无用,亦假敌以变易他法之机会。此拳之架手若下变直劈拳,更加威力,敌若只防统拳,而不及计其下一式者,多受其害也。
二十一、合揽拳
此拳多属长手攻势,短手为守势,其式之左右抽身换形转势,实为凶着。盖凌空而起,举锋指向太阳穴,慎勿轻易试用,以伤上天好生之德。此法乃是以既定式之长手,先斜斜撇去来手,对方则由长化短而布式,其实当其未变短之时,即向彼方太阳穴抽,抽尽而曲,即成短手,如单鞭手之形状。其势凶猛迅捷,而倾台力为之,实非寻常刚手可比。若不得攘解之道.而盲目招之,则大误大谬。若以手招去其第一合揽拳,其连续性之第二拳,必由合身跃起而变成。此在空中变成之势,其劲道之强,殆非第一拳之容易招迎。故其第一拳,实不必招之。第一拳不招,则第二招便无法使出。因此,当其第一拳来时,即须谋求躲避之法,如用跨步、横步、撤步、挑掌等,便可使其失去连环攻进之机会矣。
二十二、拦拳
此法高拦低拦,因势利导,无不挥洒自如。其以坐盘势而向F拦者,若对方以拳或腿攻我下三路者,我可用之作拦。但我若变拦作上抽,则受之者固为极苊险之动作矣。
二十三、单鞭拳
其势由直而曲,虽与合揽略同,唯扎稳之处,比。凡用单鞭者,多由漏手而转成,且必用跨虎步短,曲肘横拳,专向彼方太阳穴撞击正面招迎。其下手亦多为圈拳与挫拳长作短之法,因其所欲击之位置至少但其势至猛,切勿冒险求幸。势急而劲雄,非合揽拳可手由长而变殊难与之作前者由短变长,后者则以我侧首或低头避之不难,
二十四、揽马拳
此着专向敌之下三路,抽其马而倒之。但须以另一手掩护上部,以保上袭之虞。拳术中以腿勾仆对方者固比比皆是,但用手横扫对方前锋马,舍此之外,实为鲜见。其手之先一着,必与上攻手无疑,所以先上攻者,是先引开彼方之防备,然后顺势滑下,以杀彼前锋马。但当杀下时,上路必感空虚异常,因此而有揽马护嚷之着,即是在未揽马前,已有掩护上路之准备。破此拳_必以提腿躲之,而反用手疾击其上路,此为打上取下.攻其所必救之毒着也。
二十五、盖马拳
与十字拳有正反之别。亦有殊途同归之妙,十字拳乃手步不同,此拳则平步俱台,其势又颇类翻车,而无翻车之重复,似泰山压顶,而又未全用,是乃集二者之简法,取其简而易用。施用时。必顺步三拳,圈劈挑杀,无所不用其极,是为连续性,破之者若只来招其一手,则正为彼求之不得之着,其势必连续击出而难防。因此,除不予招架而谋他法外,实应注意其下一着,以至无数着继至之时,所于我之打击也,若果能如此防之,则此拳又何能予我为毒哉。
二十六、低扫拳
亦如穿拳一样.须与蹬仆相连,其致用之道则颇广。对方以高撩腿法,自我下路踢来,我即改低势之吞塌步扫之,与低牵拳有异曲同工之妙。若对方用横拳向我腹部击来,而我手已出,在常理则有回师莫及之虞,而我顺势扫回,利用肘部之碰击,便可消除来手。
二十七、双撞拳
分两法,一者以臂压来手,然后分上下同时而出,其二者对封双撞,平线同出。形式虽异,其法如一。双撞拳去简而凶,求以致用者亦易,若求用撞出之拳,而变为他法,则非致力玩练不可。其法当出两拳时,须上下相对为合,对方手来时,我先用肘部压去来手,始能?用双撞之法。破解之法,约有两途,其一向左右斜步卸去来势;其二则分上下手分别迎之。解此刚中之剐法,为采取前法为安全有效。
二十八、翻车拳
两拳连贯上下,连绵不绝,是有翻车之称。此拳乃是致远而叉快速之法,故有螳螂不可无翻车之誉。此法为一种手法中,化出若干法则之谓,非简单之一拳也。
二十九、辘轳拳
单者辘轳,双者成车轮状,则为翻车。故翻车是以双手合用,辘轳拳则只用一拳而已。然论其翻上滚下之势。翻车虽速,不可无辘轳也。翻车速而螳螂密,翻车远而螳螂近,其实翻车无处躲,螳螂无处招,翻车、辘轳与螳螂拳相辅为用。并非同出一源之手法。辘轳是凭单手之敏锐,以作攻坚之用,辘轳有进式之打法,亦有撤式辘轳。进者多用后偷步,转成七星步者;撤者则用前偷步而变成七星步者,进退皆须采取极低之步。借拳护上中下路,上中路既有严密防守,使对方无隙可乘,则下路虽稍形空虚,亦当奠如我何也。若欲用翻车与辘轳之拳法,必先练成刚硬无比之拳与臂,才能臻于妙境,否则徒自牺牲而已。手由下逆抽而上,手随步之进退而挥动不息,与敌之对面,成一半弧形状,不使稍有空隙,使其无偷进之机也,若如是,则辘轳之功用全达。至于破开敌方门户后,用何种手法败之,则须看当前环境情形而定,惟辘轳之后用黑虎偷心,或统拳等,为势至顺也。
掌 法
拳与掌当相辅、为用,拳则势猛,掌则柔活而快,各有其功能。惟掌之力道,不及拳之雄伟。但能致力于用掌之道者,未尝不能发挥掌之劲力U凭⒎⒆酝螅?且酝蟛咳峄钅耸欠⒕⒅?尽U菩斡晌仓钙穑?廖廾?福?持福?阕魑⑶??危?粗盖??籼?谡疲?闹敢允持肝?鳎?嗳?赶蛑?⒙#?讣庥墒持付?兄福?蛳挛⑼洌??烧啤8髦钢??晕⑶??剩??苑骄?耷茏轿抑?赡芤病?br
/>
歌日:自鹤展翅五形掌,翻天披地撩阴掌,
圈拳崩拳扑面掌,青龙摆尾翻背掌,
楼手跟步迎风掌,采手进步穿云掌,
转身撤步捌蹬掌,挂手进步阴阳掌。
插掌本是平常之掌法,掌自腰部直插而出,但使臂直,而使指尖向上直竖者,非下过苦功即不易有成。指先求能向上直指后,更须注意掌锋之能向外作杀出之状,即是彼我对立时,我掌成直劈彼面部或胸部,如之刀形状。插掌就其外表观之为简单,一掌直插而已,但须知另有妙用,存乎其间。当我掌来抵达目的地时,即利用掌傍向来手作拨开之势,使来手未及我体,即被拨去,我复乘此空隙,而插掌打出也。
一、齐掌
横撇而出,与插掌相较,是前者向上之直插,后者向上之横杀,其难处亦端视腕部之灵活与否而后定其佳劣,若对此有认识与曾做工夫者,皆能使掌锋齐正如切藕之状,否则便有倾斜之劣质。此掌多以微向下撇,因是每以对方腰胁间做攻击目标,每个人腰胁位置,俱难御强力之袭击.若以掌切入,顿易致对方于甚难受之痛楚。且此掌刁趱敏捷处.固非拳可及,且掌锋辽阔,虽施于目标甚小之处,尤不易使其落空,因以对技击有经验者,舍拳用掌原因一也。惟掌拳含力道微有不回之处,若能使掌柔活而蓄劲以发者,此为上乘,但糊乱一掌击去,是无的发矢之劣着,虽能使掌抵达目的,惟予彼以无害为多余也。
二、反掌
掌背向下,迎头盖下者是,反掌必以自上击落为规范。因其掌既反用背作攻击者,必以上而下,除此外实难作他种用途。彼手自我中路击来,我先以一手压迫之,再以另一手以掌背自上击落对方之头部,与翻天印式为相反式,去势比翻天印为速,但发劲使力,则翻天印似较反掌为强。翻天印乃一种集多式而成一种法则,反掌之法,比翻天印为简易。苟能互为变通,则更收相得益彰之妙,然事在人为,其于此中求之可也。
三、漏掌
自上滑下,或穿接而下者提。凡用漏掌之先,必先以滚掌作前导,漏掌不过补其不足。或彼招而漏,若出手之第一着,则断非漏掌可知,纵使并非先一着为滚掌,亦可用漏掌,譬如,我先用拳击彼,彼或招或反干我封缠,我必求脱去之机会,既脱过,亦必反予彼以创击,此为一定之理,因此我既脱出彼手,则施用漏掌为最理想之机会。凡用漏掌,皆须有另一手为之前导方可,否则便无手可漏无掌可出臭。至于掌之形式,则为侧掌横拨是也,此掌之妙处,纯在一漏字,若不能悟透此中玄理,则此一漏字为辜负矣。
四、挑掌
双掌并用,乃挑去彼方击我上部之手者是。挑掌为纯柔手。且必于跨虎步或七星步配台为用,利其虚步易于变动。挑掌须左右手互为穿挑,使对方难于捉摸,同时亦收互为长短之妙,亦可换步换手,作连续性避刚剧之攻击法。其最主要之任务,为对方以手来抓我之头发,若蓄短发则防范彼方迎头击下之掌或拳,我皆可以用挑掌法,当中穿挑之。挑固求将来手挑去而已,但若能连挑带穿,则胜一等矣。我若分左右掌穿入对方臂部,则立向左右分之,可使来手受制而有断臂之危。若彼缩手避去,再以别手来攻,我亦可撤步换手重?故投,是以挑掌乃连绵不绝之一种佳妙掌法。
五、滚掌
如同白鹤亮翅或以背后取宝者是也,亦可双掌同出,一为招迎一为反击。滚掌与漏掌实为一连环性之作用,先滚掌而漏掌为一定成法,用滚漏多用中式步法或玉环步,是取其进退之容易与迅速。我滚掌自外攻入,彼必用手来拒,我不待来手贴j丘即先化为漏手转移方向,向另方面攻入.此滚彼漏,彼漏此滚,直至攻破敌阵,或为敌破解,或反于我以反击时,并不中歇。至滚漏法之组成,是经过一弧形状,以缠绕敌上中路者,练时先由大圈子、大弧形为人手,纯熟至了解整个方式之运用时,务以逐渐缩小圈子为妙,若能缩小常人不以为圈子视者更佳,所谓功进化境,不为一般庸俗所能睹之以目也。滚漏之法尤宜于对付紧守中路.仅求自固之敌人,我?以滚漏,从其动作左右之旋绕.任彼如何坚守亦易为我所动摇其信心。然滚漏之为用虽广泛可取,而必先俱备肩松腰活与步法进退中能配台其时间,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则徒具其形,而自招恶果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