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罗寒蕾

标签:
杂谈 |
我对肖像画很感兴趣,相比起素未谋面的名人,我更喜欢画熟知的亲朋好友。
我选择的对象未必是名人,但他们的个性必须足够迷人。多年的接触让我闭起眼睛也能回想出那张生动的脸。然后不知哪一天,也不知是何诱因,我会产生把这张脸固定在画纸上的冲动。从2006年开始,我陆续画了一批人物肖像与创作,主要是我的老师和画友。我有个心愿:出版一本肖像画集,把我画的肖像和画中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起刊登出来。这是一条漫长的路,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爱会蒙蔽人的双眼”,“当局者迷”。太亲近的模特,往往令我在作画过程中注入太多主观意愿,画起来总是不象。比如自画像,我画了几张都不太满意。反过来,对那些不熟悉的模特,我画起来又容易过于理性。所以我更喜欢画身边的朋友,适当的距离能让我更好地去观察模特,找到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平衡点。
《自画像》40X40cm 2006年 纸本
2008年,女儿六岁了,我翻出她一岁的照片画了这张画。隔了几年时间,回头再看看我的小宝贝,更容易读懂她的可爱。
《我也来画》72X46cm纸本
2009年,我画了女儿4个月大,沉睡时的酣态。
《元元》纸本23cm
蒋老师的伟大人格和崇高抱负令我敬佩。促使我画这张肖像的,却是藏在心中那份暖暖亲情。
《蒋采苹先生像》40X40cm 2006年 纸本
这张画的主角小L,是我在蒋老师研修班担任助教时的同事,她不太适应自己的行政工作。由于她,办公室里的新规定越来越多:
1 不许抽烟。
2 不许穿吊带背心。
3 不许穿人字拖鞋。
她总抽空来课室找我,说想离开这里当个摄影场记。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样吧,我给你画张机票,上面写着——从北京飞到广州。”
很久没小L消息了,我们最后一次联系是两年前,她说正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跟着广告摄制组工作。
《旅途》181X100cm 2006年 纸本
对于她,绘画与其说是种职业或兴趣,毋宁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没有感触,她从不轻易下笔,好象她的生活里从来不存在绘画这回事。但她一旦开始,就没有人能左右她的思绪,似乎进入了一种封闭状态。这个变化来得如此截然,如此干脆,让旁观者来不及适应。我试图描绘出这个看似现代、实则传统,看似慵懒、实则焦虑,通灵纯真的女子。
《赵芳像》40X40cm 2006年 纸本
在北京东四八条胡同,有一栋和环境不太协调的现代建筑,我们的课室就设在四楼。每次走进课室,我都能见到小容缩在自己的小角落里,她摆弄小花小草,画着那些和她一样害羞而美丽的生命。
《白小容像》50X50cm 2006年 纸本
《单眼皮·喜欣》45X45CM2010年纸本
《单眼皮·夏夏》45X45CM2010年纸本
《单眼皮·冬红姐》45X45cm2010年纸本
《江南》90X65cm2010
《单眼皮·方土》45X45cm2010年纸本
《单眼皮·沈宁》45X45cm2010年纸本
《单眼皮·许浩》45X45cm2011年纸本
《单眼皮·江宏伟》45X45cm2011年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