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5fc299d3xc58146d53578&690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爷山,都会举办已经延续了近千年的民间花儿歌会和青海佛道两教和当地民众青苗会等众的朝山会。届时,十里八乡的藏、蒙、回、汉各族男女老少数万人,皆以盛装出席云集老爷山,同时伴有盛大的物资交流集会和亲友聚会野餐等活动(藏族人称过林卡)。是故,花儿会和朝山会,就构成了老爷山每年六月六的A、B面。今天正是农历六月初六,二十年前的今天,我跟着朝山的銮驾,在这满山的“花儿”丛中走丢在这座山里。是故,特发此文以示纪念。本人虽一直探究于家乡多元文化,但因身居内地,无法亲往家乡纪实,本文只能特整理转发九个太阳老师、李书海老师及友人相钰等拍摄照片和资料,旨在知识普及的同时以示纪念家乡日益串味的传统文化习俗。
A面:老爷山朝山会
青海素有“十八朝山会”之说,是朝敬山岳的一种古朴遗风。这“十八朝山会”大致分布在湟中、大通、乐都、民和等地。这里只讲老爷山的“朝山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通县城关、西关、衙门庄、代同庄、煤窑、庙沟、新城、上下柴家堡等地的农民汇聚在老爷山上,举行朝山仪式。因而,使“朝山会”的习俗流传至今。
源
据说,明代永乐太子十余岁进,随军师游察朝府四门时,他观见甚多衣着破烂而不遮体的贫寒者和一些瞎眼拄拐乱撞,还有些驼背、身材矮小而面目丑恶及折腿弯腰、断臂、骨肉腐烂者遍布四门,这些人日每乞讨,夜无归宿地。太子问军师:“他们因何故成为这般情景而贫寒讨要?”军师禀道:“他们在前世,有的杀人放火、论人长短、挑唆离间,有的谋私利坑害他人,有的做生意短斤少两,有的不孝敬父母,甚至打骂,为非作歹,有的糟蹋粮食米面,故今世成此模样而乞讨受罪,是他(她)们所得的因果报应。”太子听了后又问军师:“今世如何作人,后世不会遭罪?”军师答道:“只有前世修道成仙,不但后世不遭罪孽,而且有解救难民,苦渡众生之机,此举为佳”。于是,太子心目中产生了苦炼修道的坚强意志。
永乐皇帝封太子为“北八天教主”。叫他在朝为父助力,将来继承王位,统守大明江山。可是永乐太子不愿在朝享受帝王之富贵,一心要去仙山吃斋念佛,修仙成道。皇帝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再三相劝,他只是不肯听从。这样,皇帝只得让他走了。
http://s15/middle/5fc299d3xc581467a08ae&690
临行前,朝廷准备了盛大的宫廷宴会,并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现场有无数美女弹唱歌舞,献上许多金银珠宝和华贵的衣服。但都被永乐太子一一拒绝。反而因为这,使他无限烦恼。皇帝见到情景,问他怎样才能满意。永乐太子说:“别无他求,只要‘半副鸾驾’相送就可以。”皇帝马上答应了这个要求,太子才发出了朗朗的笑声。
永乐太子上山后,下铺百划,上盖青天,渴了喝清泉水,饿了吃松柏籽,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皇帝来到仙山看望太子,并说:“我儿呀,父王封你北八天教主不做,如今这般苦度日月,能到何时?”永乐太子说:“父王不必担心,儿必有成功之日。”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将来苦修成功,不知我该怎样祭奠你才好?”永乐太子说:“父王一定要祭奠我的话,就用送我上山时的半副鸾驾就行了。”
又过了数年,永乐太子出了山洞,正要去采野果,只见一个老道人手拿一根铁梁,坐在大石头上磋磨。太子见了上前问道:“道师,这样粗的铁梁,你磨它做什么呢?”老道说:“我要磨一支绣花针”太子感叹说:“你这何时才能磨成针呢?”老道说:“哎,铁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忙人修不好道场呵!”永乐太子听了后觉得有理,悔自己修道有些性急,便继续苦修道行。
又过了数年,有一年的九月九日凌晨,永乐太子正在打坐修行,从洞外进来了一位美貌的女子,那女子对太子嬉皮笑脸,卖弄风姿。永乐太子只是低头不理,苦修念佛。不料她越来越放肆,惹得永乐太子怒气冲天,喝令:“滚出去!”但那女子反而伸过双臂要拥抱太子。太子气极,便拔剑追杀,追到一条山涧的悬崖上,那女子跃身而过。当太子迈步跨涧时,一足踩空,身体悬空落下。这时,五条神龙飞上山谷,捧住了太子的灵魂,冉冉飞升上天。从此,永乐太子脱却了肉身,修成了道行,被封为:“北天教主无量佛”。那个磨铁梁的道人和诱惑太子的美女都是观世音菩萨点化的。
从此,每年便以半副鸾驾来仙山祭奠永乐太子。名日:朝山。传说这说是朝山的缘由,也是“朝山会”的起源。当然这仅仅是传说。
山
大通县老爷山,山顶上从东到西约有两公里,山势陡峭雄伟,满山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是一个风景十分幽雅的地方。山上原有建筑有巍峨壮观的殿宇,精致的仙洞,据先辈们知道的有:
斗母宫:宫内供奉着斗母娘娘的塑像。庙宇较小,但画梁雕栋,十分精美。
雷 殿:殿内供奉着雷祖的塑像。每当遇到旱年,老百姓纷纷到殿内烧香化表,向雷公祈求降雨。
七星洞:修在悬崖半腰的石洞中,有蜿蜒小路可通,洞中塑有七星的泥像,亦名七真洞。
森罗殿:殿内塑有阎君,两旁有判官,牛头马面,堂下有“十八层地狱”的种种受刑泥塑。里面显得阴森可怖。
八仙洞:洞内八洞神仙和塑像。四壁有八仙过海等大型壁绘,描绘八仙的故事。
奎星洞:供奉有手持斗笔的奎星塑像。
老爷庙:庙内供奉着关羽塑像。左侧是周仓,右侧是关兴。四壁还有关羽一生经历的绘画。
药王宫:塑有药王孙思逊的像。正殿两旁是厢房,上下两层楼,设有药房和病房。许多人上山来抽签看卦。有中医老道士为病人切脉、开方、扎针。
百子宫:供奉有百子娘娘。传说她是周文王之妻,生有一百个儿子。
无量大殿:是老爷山最大的殿宇,前后两院有永乐太子塑像。满墙壁画描绘了永乐太子出家至五龙捧圣的传说。有些地方是半浮雕式的泥像。
柴家大殿:传说是明代本地人柴国柱修建的,他官至总兵,《明史》有其传记。少年时,家境贫寒,给人牧羊。但素有大志,曾向老爷山山神许愿:如果将来得志发迹,一定兴建庙宇、供奉诸神。后来他当上了总兵,便兴建此庙。庙有前后两院,内外院两厢房均是高大的楼房,供有诸多神像塑像并柴家祖宗的牌位。
祁家顶殿:建于老爷山最高峰,庙宇较小,殿内塑有菩萨像。据说是青海祁土司修建的。
五龙掌:在祁家顶殿左下侧地方,面积约一千平方米。无庙宇,山上道人去世后全葬于此地。
老虎洞:位于祁家顶殿背面半山腰。依洞修有殿宇,塑有一只斑额大虎。虎后是漆黑的洞穴,洞穴中放有模拟小儿鞋、铜钱等物。求儿求钱财的人都烧香化表、进洞摸物。摸到鞋、钱的香客,如果回去后如愿以偿,就加位倍地做些这种模拟物来还愿。通往老虎洞的小路十分陡峭蜿蜒,危险异常。但那里山幽洞深,上老爷山的人一般都是要去老虎洞的。
行 宫:在距离山下代同庄三千米远的半山坡上。供奉有喇嘛教的三大菩萨。
三官庙:建于代同庄内。供奉有身穿蓝袍的天官、红袍的地官和绿袍的水官。两旁塑有牛王、马祖。
会
每年六月六日朝山会的组织情况是这样的:
(一)成 员
会长:总负责。
匣长:掌管财物。
领经:一般由老道士担任,负责赏罚。若有人违犯会规,哪怕是会长,他都有权教训惩罚。
社总:负责赏罚的执事。他怀抱一个装满竹制罚签的罐子。有违犯会规者,领经发命,社总就把竹签插在违犯者的帽子上。朝山结束后,按竹签注处罚。
会头:一般由四人组成。负责接洽事务、伙食管理、置办东西等事。
会员:男子不分老贫富均可自愿参加,妇女不参加。
http://s7/middle/5fc299d3xc581452aa8a6&690
(二)会 规
朝山会起因于无量佛“善而修成”,所以以“善”为宗旨。不准打人、骂人、为非作歹;提倡讲礼貌,说话和气;要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否则,被检查出就要在帽子上插签记过,受到处罚。
在吃饭时,要求饮食素净。不得吃葱、韭、蒜、肉。凡参加朝山会者,六月初一登记,自带口粮20斤。初三开始,一律到会吃饭。自觉忌口,不能乱吃东西。
在会期间,早晚要用柏香熏身。每天的事情是请执事,即:旗、幡、伞罩、宝盖以及熏香炉等。
(三)升幡与降幡
http://s3/middle/5fc299d3xc58140d17952&690
幡是用一整匹黄绸做成。上半部套成裙状,下半部剪成碎长条,每个长条头上拴一个虎头铃。用长杆挑起来。幡,它代表着无量佛的神位,是朝山会中头一件神圣的崇拜物。
六月初一鸡叫头遍,朝山会的众头目和请幡人就到三官庙去升幡。他们把幡吊在空中,点起香蜡明灯,烧香化表,道士们大声诵经,叩拜。这时,升幡的人们扯起幡绳,听得“呛啷啷”一阵铜铃响,幡的下半部附着铜铃的长条,借助风力互相缠绕,绾成层层叠叠的疙瘩,怎么解也解不开,这就叫“升幡”了。如果升幡时,绾好的疙瘩自动散开,长长的吊下来,就是降幡了。这时,人们就认为请幡的人没有忌口,不干净等等,因而,升幡人就要受罚。
(四)执 事
http://s2/middle/5fc299d3xc58142145331&690
朝山会行进的行列时,执事的排列是这样的: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对开路旗,上面绣有彩色的龙凤。其次是两对熏炉,是用铜铸成的雕花香炉,圆形,里面不断地煨烧着“桑赞”。这种桑赞是用七种线香、柏树叶、十二精药、十全大补药、砂糖、白面、牛奶和一种叫“茨巴”的野生植物搅拌碾细制成的,放在熏香炉内燃着,升起浓浓的烟雾,香味浓烈,经久不散。执香炉者分走在路的两旁,认为这样可以熏去路上不洁之气。紧跟在后面的是幡。幡的后面是“无量佛”的左右班臣相。由四位老人装扮。他们身穿长袍,各自怀抱着竹签罐、桃木剑、大刀。再后面是两对“襁子”。“襁子”是一种长形的旗帜,此旗的周围镶着齿轮形的花牙子。“襁子”后面是“罩子”。“罩子”是由黄绸子缝成的伞形的遮阳物,有的用一圈一圈的五彩绸做成,最华美的是用孔雀的翎毛做成。“罩子”的颜色鲜丽,十分华贵,数量有二三十个。
“罩子”两边是吹奏乐队。计有两对唢呐,两对大喇叭,一对玉笛,一对鹅骨笛,两对玉箫,二十对“交板”,是用二寸宽、二尺长的四片木板做成,每片木板都经过精心油漆并坠有各种颜色的丝线穗子和香荷包儿。“交板”每四片为一连,将两连分别拿在两手中,前后轮换挂拉,上下举动,似在舞蹈。朝山队伍的最后是打击乐队。有铜鼓,全用铜皮制成。鼓面有一碗大的突出部分,用木锤敲打时声音极其宏亮。还有大锣、大钹、手鼓、碰铃、七响、三响等。七响和三响,是由七个小圆碟子或三个小圆碟子大的小锣制成的排锣,有柄。一手执柄,一手拿小锤敲打。再后是举着各种颜色绸伞的队伍。有织锦缎的、彩绸的、孔雀毛的等等。青海“花儿”中唱的:“珍珠玛瑙的孔雀伞,打在个六月的会上”的歌词,即出于此。另外,还有“吊儿”。“吊儿”也是一种伞罩,但其周围缀满了绸缎做的长带子。垂下来形成筒状。还有五颜六色的彩旗,都有顺序地参加在朝山的队伍里。
http://s12/middle/5fc299d3xc58143db9b3b&690
在朝山队伍的前后左右,有八名身穿大红缎褂子的炮手。他们手持三响石装炮,不断地点炮助威,炮声隆隆不断,气氛十分热烈。这样三响石装炮长约一米,重量不过三市斤,安有一个木把,一头安装有五寸长、五分直径、三个一组的铁管子,有鸡眼大小的点火眼,管内装火药、石子。无发火装置,而是炮手们用香火点火击发。此种炮即不发热,又无危险,响声宏大。
(五)行 香
http://s15/middle/5fc299d3xc58147f779ee&690
农历六月初四、初五两天按“执事”的顺序定位。定好后便浩浩荡荡地到附近二十里内的各村镇去“行香”。每到一地,便有当地的人来迎接朝山会。
http://s4/middle/5fc299d3xc581477b4963&690
出面接会的可以是整个村镇的首领,三五家联合迎接,个人迎接等不拘形式。接会者贫富不同,他们根据自己的条件给朝山会献上一定的财物,有献彩旗的、献彩伞的、献金钱的、献小“执事”的,也有献馍馍、茶水、枣儿、糖果的等等。接会者在自己家门口摆上香案供桌,点起香蜡明灯,朝山会的成员排成长长的两行,高唱“佛号”,演奏乐器,向神佛叩拜,答谢迎接者,为其祈求吉祥和平安。这种活动叫做“行香”。朝山会一处接一处地去“行香”,就收到迎接者敬献的许多财物。这些财物人们叫“存蓄”,“存蓄”即是朝山会的活动经费。
(六)朝 山
http://s10/middle/5fc299d3xc58144b03439&690
农历六月六日是正式朝山的吉日,“执事”的队伍排列特别整齐,哪怕手执小碰铃的人也都有是神情严肃、姿态端庄,朝山的队伍是花团锦簇,浩浩荡荡,一时间山炮轰鸣,鼓乐喧天,像是真要把老爷山“朝”起来的样子。行途中人人毕恭毕敬,彬彬有礼,如与别地的朝山会相遇时,双方各跪成两行,高唱“佛号”。这个会的人唱完,那个会的人又唱起,相互还暗暗地进行着唱念佛号的比赛。如果会中一旦有忘词、嗓哑、结舌者而唱念不过对方时,该会社总便当场插签记过。http://s10/middle/5fc299d3xc58145e17db9&690
佛号唱念完毕后,双方都奏起各自的乐器。如果一方的音量压不倒对方的音量时,本会的社总要给演奏者插签示罚。并命炮手们鸣炮,一时火炮轰鸣,震耳欲聋,以此收场。
传说有一次,一个念唱佛号的人忘词过多,会场上一时鸦雀无声,就像灾难即将降临,激起了全体朝山会会员的愤慨,当场就他拉出插签,施以重重的鞭处。
当各地的朝山会全部汇聚在山头的时候,五光十色,热闹非凡,“执事”林立。乐声动天,蔚为壮观!民间的聚会令人终身难忘。
在山头聚会后各地朝山会巡回到老爷山各庙朝拜。最后都到无量大殿化表焚香,烧化旗幡,祷告万事如意,风调雨顺。至此,朝山会的活动全部结束。
B面:老爷山花儿会
http://s7/middle/5fc299d3xc58141a5fb06&690
老爷山花儿会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爷山举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动,它产生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伴随着“朝山浪会”活动,从以娱神为主逐步演变为以娱人为主的大型民间岁时民俗活动。
老爷山花儿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举行。关于“老爷山花儿会”还有一段发生在玉皇大帝灵宵宝殿里的神话:有一天,西王母与众仙在这里聚会,玉皇大帝坐在宝殿里看众仙毕集,乐得合不上嘴,觉得自己是三界至高无上的天神,好威风啊!
这时西王母看透了玉皇大帝的心思,便对玉皇大帝说:“你坐在这个宝殿的年代太久了,人间的帝王换了又换,你就不应该让位吗?”众仙听了都暗暗点头。西王母又说:“现在该轮到我坐了,你以为如何?”玉皇大帝被突如其来的提问弄得不知所措,想了一想便计上心头,说道:“也罢,我给你一件很细的宝物,你到西方须弥山去,那里有两座大山,你能挑到这里来我就给你让位”。西王母接过针那么细的宝物,化作一个大姑娘去西方挑山。回来时昼夜兼程。走到大通县境,碰上了一位老汉,老汉见她用很细的铁丝挑着两座大山感到很惊讶,便问到:“姑娘,你用那么细的铁丝挑山,不怕它折了吗?”谁知道刚一说“折”,宝物折断了,两座山落在地上:一座是老爷山,另一座是牦牛山。西王母驾云站在老爷山山头上,不禁流下泪来。这一天正好是人间的“六月六”,西王母的眼泪便成了“六月六”的“洗山雨”。
http://s16/middle/5fc299d3xc58142a8d9ff&690
老爷山花儿会演唱形式有两种。一是群众性自发演唱,农历“六月六”在老爷山的密林花丛中,或数十人或几百人自由唱和,情景交融;二是1949年以后兴起的有组织演唱,有固定的演唱场所和舞台,歌手经过层层选拔,在舞台上赛歌竞技。老爷山花儿会以演唱“河湟花儿”为主。演唱者有汉、回、土、藏等民族的歌手,他们共同用汉语演唱花儿。这是老爷山“花儿”和“花儿会”不同于其他民歌和歌会的显著特点。 老爷山花儿内容主要以歌咏爱情生活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产劳动、历史故事、新人新事等类型。其唱词以七字(一三句)与八字句(二四句)相间的四句体为主,特别规定二四句句尾必须是“双字”词,另外一、三句和二、四句分别押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唱词格律,在全国汉族民歌中也属特例。河湟花儿的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明快,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大通老爷山花儿有《大通令》、《东峡令》、《老爷山令》等代表性曲目。这些曲调韵律独特,优美抒情、高亢嘹亮、婉转悠扬,深受大通各族人民的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老爷山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8/middle/5fc299d3xc58143390767&690
附录:青海大通老爷山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苏木莲河畔。是西宁附近一座山势最为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山顶海拔约2900多米,相对高度为480多米。
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雾山岚光浮绕,四时若雾,山表嘉木扶浓荫蔽日,巉岩崱力,怪石嶙峋,谷应风鸣,如闻虎豹”。古人以“雾山虎豹”把它列入西宁“八景”之一。
老爷山岩体主要有石灰岩构成,长期流水侵蚀、风化等外力作用,多形成奇峰岩洞和峡谷,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峭,危崖耸立,从南坡登山峰顶端确有“华山之险”。老爷山植被生长茂盛,计有百余种植物,以云杉、柳树、白杨、红柳及多种灌木为主。每到盛夏季节,漫山遍野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丛林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竟相开放,芬芳扑鼻。深秋季节的景色可与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间草丛中栖息有20多种野生动物,有野猫、赤狐、松鼠、旱獭、猞猁、黄鼠、毛眼、沙鸡、野雉、雪鸡、蓝马鸡、岩鸽等,以鸟类为主。南坡因山势陡峭,危崖耸立,而被人称为天险。北坡,因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景色宜人,而成为有名的风景胜地。
老爷山之美,主要在于山清水秀,林荫花香。尤其是春夏之际,满山遍野高大的云杉,茁壮的桦树,青翠的白杨,娇柔的红柳,繁茂的灌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一派浓绿。山林之中,玫瑰、牡丹、芍药、金露梅、银露梅及各种野花,点缀其间,芬芳扑鼻,令人心醉。
老爷山过去古迹甚多,山上庙宇不可胜计。藏传佛教名寺——广惠寺的前身就建在老爷山火烧台(今老爷山感应寺)。除此,还有:药王庙、玉皇宫、百子宫、菩萨殿、柴家殿、无量殿、七真祠、太元宫、三佛殿、雷祖殿、斗母宫、文昌庙、三宫庙等,层层叠叠,座落山间。因此,以前每年夏秋时节,来此朝山拜佛,旅游观光的人很多。可惜,这些古迹前些年被人破坏,但遗址仍存。
http://s4/middle/5fc299d3xc5814082b9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