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尕军娃
尕军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18
  • 关注人气:1,3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家树:在一个地方与神耳语

(2010-02-03 21:52:53)
标签:

活佛

嘉木样

拉卜楞寺

徐家树

珠穆朗玛

英国皇家

摄影学会

心境

文化

分类: 人物访谈

       http://s6/bmiddle/5fc299d3x7eb2adf54995&690

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曾说:“活着,意味着长久生病”。

无论你置身的悲剧,或你所赞美的生活,你所拥有的生命,你所看到的苍生大地,还有赋予我们活着的山山水水。在交错叠加的视觉里,那是至上的生命之质,一世两界的灵魂之境。

 

一场误会:我被当成活佛

80年代初,我在拉卜楞寺拍完最后一批素材,坐上一辆绿色吉普车返回县城。

当车正要驶进全是土路的县城时,突然间街上所有的藏族同胞都潮水般地围涌过来,还没等我回过神,他们全都趴在地上开始磕头,一些商店等房里还不断有人跑出来磕头。这是我第一次来藏区,我不知车外发生了什么,更不知怎么办,只是在车内双手合十,嘴里念着连我也不知道的什么。司机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死死的抓着方向盘。车在人群中缓缓地挪动着,好不容易挪到县城唯一的招待所后,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们的车是街上唯一的机动车,今天拉卜楞寺大活佛第六世嘉木样来寺里,也坐着同样的车。原来只是个误会,那些磕头的人们误以为我们这辆车里坐的是他们爱戴的活佛,所以全都围上来磕头。

这虽然只是个误会,但它让我永远不能忘怀,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让我拿起相机无数次的深入甘、青、川、滇、藏五个藏族聚居地区,我开始用心记录一个个让我震撼的瞬间。

        http://s5/bmiddle/5fc299d3x7eb2b34e4884&690

一种缘分:我无缘见到珠穆朗玛

每次去拍摄我都尽量住在藏族同胞家里或者寺院里,与藏族同胞和喇嘛们同吃同住,只有这样,我才能自己更彻底地接受心灵的洗礼。

1998年,我带着一份虔诚想参拜绒布寺。但在樟木,一场大雨冲断了我眼前的路,行程被迫取消。后来很多次想去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成行,直到2006年我还在沿着喜马拉雅游走在珠穆朗玛的外围。我想这也许就是我的一种缘,这份缘只能让我透过镜头遥望喜马拉雅。

记不得去了多少次西藏地,也记不清按下了多少次快门,但我记得,记得那次去后发现那里正在悄然的发生着一些微妙地变化。

一次,我穿过密密麻麻的旅游人群走进一个喇嘛的房间,第一眼看到的还是那些熟悉的罗汉、神像和活佛挂像。但同时,几张与活佛挂像一样贴在墙上的流行歌曲的海报,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后来,我在面具房里神像面具下的柱子上也看到一张叫《放羊的星星》的电视剧海报。

回到县城,我想找一家网吧去发一些电子邮件。同行的向导告诉我,坐在我旁边那个正在打游戏的青年人是当地寺院曾经的活佛。据说有一天他终于还俗,还和县城的一个女孩结了婚。

              http://s8/bmiddle/5fc299d3x7eb2bbf60107&690

按下快门,只为一种彻悟

拍了那么多年,拍了那么多照片。我感觉镜头是领悟生活感官的艺术,也是洞察生活意义的目击者。但摄影和照片中的一切,都只是中介,内心的感动,才是实质。为了表达我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为了表现我和佛家对“生与死”的彻悟,我开始创作数码艺术。

那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述,最本质的感叹,具有来自他内心掩饰不住的体貌特征。人与万物,万物与灵魂,在反传统的镜头里那么融洽地相处,并繁荣他的真理。

高亢悲壮的审视与反思,这个坚守价值回顾的事业,无疑是精神的历险与殉难。徐家树的摄影作品境界表达了作者本人的达观思想,是对生命价值的宣誓与呐喊,对生与死的赞美。没有故作深沉,只是运用了奇妙的科技手法,把矛盾,冲突,追问,怀疑,这些常见的社会和心理疑难问题简单地交织在一起,于是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宽容与祥和。

-------------------------------------------------------------------------

        http://s2/bmiddle/5fc299d3x7eb29b91b451&690

徐家树

北京化工学院 有机合成专业毕业。
曾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展览工作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应用攝影系教授。

1991年移居澳大利亚,从事攝影艺术创作、讲学﹑写作和翻译。

攝影名衔:
英国皇家攝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1986
澳大利亚职业攝影家协会(AIPP)会员 1998
中国攝影家协会会员 1984
新加坡彩色攝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 1991

攝影作品:200幅以上攝影作品,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中国 获獎和发表.

攝影文章:250多篇攝影文章(中英),在以上国家的多种刊物上发表.

攝影译作:
《世界的眼睛》美Russel Miller原著 中译本 中国攝影出版社出版2002年
《美国LIFE攝影家采访录》美John Loengard原著 中译本 中国攝影出版社出版2006年
《视觉和图像》美 Barbaralee Diamonstein原著译文连戴于<人民摄影报>
《历史的前沿》英 Nicholas Moorev 原著译文连戴于<大众摄影>杂志
《20世纪的面孔》美Mark Edward Harris 原著译文连戴于<中国摄影报>
《观看的艺术》英 Ulli Michel 原著译文连戴于<大众摄影>杂志

主要攝影讲学:
澳大利亚摄影学会第27届全国摄影年会 1991年
新加坡国际摄影讲学班1993年
澳大利亚摄影学会第30届全国摄影年会 1996年
Adelaide艺术院, 南澳大学攝影系等 1991年后

主要攝影展览:
“信仰之门” (25幅)阿得莱德 澳大利亚 1991年
“最近天堂的地方” (40幅) 新加坡 1993年
“选择”  (35幅) 阿得莱德 澳大利亚. 1995年
“四季的树”  (25幅)霍伯特 澳大利亚 1996年
“視境” (55幅)谷仓当代影像馆 中国 2009年
“Prayer Flags”  (30幅)Eye2Eye艺术馆 澳大利亚 2009年
“Trees In Flinders”  (20幅)Eye2Eye艺术馆 澳大利亚 2009年
“心境”  (60幅)谷仓当代影像馆 中国 2009年

主要作品获奨:
英国皇家攝影学会第130届国际攝影展览银奖 1986年
中国摄影家协会“四十年摄影艺术展览” 优秀奖 1989年
澳大利亚职业攝家协会 南澳州攝影展览 最佳彩色作品奖 1991年
澳大利亚职业攝家协会 南澳州攝影展览 银奖 1991年
澳大利亚职业攝家协会 全国攝影展览 银奖  1992年
美国“Communication Arts” 杰出摄影奖 1993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