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翁暨伟的书法说起   陈泉永作

(2016-04-13 01:29:41)

      

     

      看到暨伟兄的书法,便联想很多,有一种想说一说的意愿,反正在自己的园地里,就可以尽情的思想。

     

      我们老家一直以来说书法为写字,说,字,是一个人的出面相,只要字写得好,大家就会另眼相看,在旧社会,如果字写得好,找个工作,任个白领是没有问题的,为此,会写字的人太多了,可是正而八经的会书法的人还真是太少。

      

     

      诸暨正儿八经的书法家也是屈指可数的,老早的杨维桢算一个,当然陈洪绶也是,再后来,就是何蒙孙,陈孔化,余任天,接下来就是骆恒光,郭学焕,濮乾远,许绍满。现在大领风骚的当数赵雁君,何涤非两位先生,好像东白山中的老山棘刺,曲里拐弯的盘亘在浙派书坛,生命力极其顽强。当然还有,我生活在杭州,杭州人知道的诸暨籍的书法家有许洪流,斯舜威,葛德瑞,赵志远,楼国华,翁暨伟,陈汉波,钱剑力等。我说是在杭州,不包括诸暨老家和其他地方。

      

     

      翁暨伟君是诸暨璜山大门翁家山人,因读书出来后便留在杭州,诸暨人知道他的人不多,我与暨伟兄联系较多,对于书法作品,我是门外汉,说不到点子上。一直来,我们都以为画比书高,一幅画的美,可以倾倒人们的眼球,尤其是文人画的那种意境,笔墨,内涵与外延,直把人傻乎乎的定在画前,我以为要画出一幅留得下来的画,除了上面说的意境,笔墨,内涵和外延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得有文化底蕴,读万卷书,才可能画千秋画,现在画画的人多了,但是真正能留下来作品的人,我看肯定是少数,也包括我,几斤几两?我是最清楚自己的实力和文化底蕴。特别是我年纪轻轻的总想学齐白石翁那种一笔点山,三笔勾水的快意,不想下苦功,就想有收获,这是艺术家的大忌,白石翁虽然学画较迟,但他从事木匠却很早,雕花勾线便是中国传统的线条,你不要以为他是个木匠,他可是一个大智慧的木匠!湖南出了两个红太阳,他也算一个了!

      

     

      暨伟兄在书法上下的功夫,我知道他也像白石翁雕的百功床,千功床一般,使足了劲儿,行草篆隶,他像个书虫一样钻了一个遍,现在迷上了汉简,又写得那么出彩,你有否发现,他最近的作品,竹帛味中有关羽耍刀,又有公孙大娘舞剑,刀刀见血的快意和剑剑飘逸的联想实在令人留恋,这种雄风勃勃的生机和灵巧自如的妙造,是那么和谐的统一在一幅作品中,到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书法之妙趣,书法之冲击力,书法之内敛和奔放的尺短寸长,惊叹一声,原来书法才是不朽的。

      

     

      说到书法的不朽,立马可以想到王羲之,想到《兰亭序》,历来的书法大家太多了,但是王羲之却是一座高峰,是喜玛拉雅山的顶峰,数千年来,多少后人要超越他,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夸此海口。而画就不一样了,真正的画画,能看到实物较翔实的史料记载应该从唐朝开始,(当然,唐朝之前的画也相当有水平的,但我是从规范和历史地位来说),我以为宋画就超越了唐朝,元画又另掀一波波高峰,接下来的明清时期也是人才和作品交替迭出,建国后就出了多少优秀作品,确实是可以大书特书的。而在书法界,现在多少人在物欲横行的时代中苦旅,在书法的艺术院校一读就是数年的人,大大的有,人人都想成为一座高峰?不是!有的出于喜爱,有的是提升自己才华,我所认识的朋友圈内都是喜爱和提升型的,要想直逼王羲之的人真还没有遇到。

      

     

      一直以来,暨伟兄对他的爱好总是说自己是玩玩的,我认识他巳经近三十年了,三十年前他的书法已经是很了不起了,现在,他还是说只是玩玩而已。他说的话,我是相信的。诚然,在钻进书法的这个艺术殿堂里,水到底有多深,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虽然我是从老家的东白湖游出来的,但是,面对暨伟兄的作品,我好像只是站在门外,作为一个门外汉,想摸一摸暨伟兄的思想之深度,我却始终体会不到。前几年流行的说法是北上,南下,向东,朝西都会有出路,唐僧朝西走,也取得了真经,只要走下去,总会有成果!

      暨伟兄,为你鼓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