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经典~资本论 第三卷(第一章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2017-08-23 19:48:27)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1KImtMzy7dFyKSCmaa6第三卷(第一章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

        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盈亏的平衡点,也是资本家经营企业是赚钱还是亏本的—个标志。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不仅要耗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且全部预付资本都要加入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支出在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和支出在生产资料上的不变资本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在本节里所研究的,只涉及一个部门的利润率。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即W=c+v+m。这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质的客观需要。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对于一个资本家企业而言,这种区分则是不必要的。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商品价值不外乎两部分:一部分是成本价格,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它是用来补偿在商品生产中耗费的资本价值,即所费资本。这部分资本对资本家来说,就是他为生产剩余价值预付的c和v,即成本价格。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于是,商品价值公式W=c+v+m,就变成了:W=k+m。因为没有这部分耗费,资本家就不能进行生产,并得到剩余价值,所以,所费资本是资本家为获取剩余价值垫支的成本。另一部分是资本价值的增殖部分,剩余价值则表现为成本的增加额。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用p来表示。那么,W=c+v+m=k+m就变成了W=k+p。
       
为什么投资者是以其耗费的资本作为生产成本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本来,生产商品本身的实际耗费与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耗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耗费。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是指生产中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形成产品的价值。而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耗费则是指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上述两种耗费在量上是不等的,前者大于后者,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投入生产过程,进行商品生产,他只花费自己的资本,而不花费自己的劳动。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后,只是被当做资本的一个要素发挥作用,他们的劳动耗费中有一部分,即形成m的部分,是无酬劳动,无需资本家花费一文。所以,资本家就只按他耗费的资本,即c+v,来计算商品生产上的耗费。所以,生产成本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它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的成本只能用资本的耗费来计算,而不能用劳动的实际耗费计算。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是生产的主人,劳动者只不过是构成生产资本的一个要素,因此,成本价格只能反映资本的耗费,而非劳动的耗费,剩余价值就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产物。所以,对资本家来说,所费资本就表现为商品的成本价格。商品价值公式,W=(c+v+m)转化为W=(k+m)。

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支出在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和支出在生产资料上的不变资本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因为生产成本这个范畴只是代表商品价值中消耗的部分,这部分价值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作为预付资本已经存在。至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就完全看不出来了。在生产成本形态上,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即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的作用被模糊了。在生产成本的形式上,只有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流动资本中,把转化为原材料的不变资本和转化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等同起来。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被抹杀了,似乎利润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这就进一步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成本价格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有重大影响,表现在:
        成本价格不断得到补偿,是再生产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生产成本代表了商品中所包含的资本耗费,必须通过出卖商品收回这部分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要素,继续进行生产。成本价格必须不断地买回在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才能使再生产进行下去。
        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盈亏的平衡点,利润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轴心。资本家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商品本身,而是为了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利润。追逐利润是资本家从事商品生产的唯一目的。商品的成本价格与商品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即利润,如果资本家按照商品价值出售商品,就可以得到全部剩余价值;如果资本家以低于商品价值、高于成本价格的价格出售商品,虽不能得到全部剩余价值,但也能获得部分利润。商品出售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因此,生产成本是资本家售卖商品的最低界限。如果商品低于它的成本价格出售,资本家就会亏本;如果资本家高于成本价格出售商品,就可以获得盈利。
      成本价格的高低是企业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生产成本既然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那么在商品价值与它的生产成本之间便有一个差额。一般地说,商品的成本价格是资本家出售商品的最低价,而价值则是其最高价,在此之间可以有无数销售价格。这就为资本家间的竞争提供了可能。不同企业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成本是各不相同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既可以通过市场提高商品的售价,又可以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价格。生产成本低的企业就可以以高于生产成本而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对其他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形成威胁。正因为如此,每个资本家都会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因而,资本家认为,生产成本是竞争的基础。

利润率

        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做由资本创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剩余价值之所以会转化为利润,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利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这是由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随着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就表现为成本价格的超过额。因为商品的价值本来是由c+v+m三部分构成,m是由v产生的。但是,当c和v合在一起独立化为生产成本后,m就表现为商品价值中在生产成本以外的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了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因为资本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在资本总量已定时,资本所有者获利多少就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因此,每一个资本所有者都十分关心利润率的高低,希望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率。资本所有者所关心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即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所得到的价值余额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可见,投资者的生产目的是将本求利,从而认为剩余价值是在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其预付资本的余额。
        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入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是,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所以,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不仅要耗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且全部预付资本都要加入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看成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商品价值公式,W=(k+m)转化为W=k+p。
        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剩余价值和利润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而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也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雇用的劳动力)相联系,直接表现了它的本质;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相联系,就表现为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使利润神秘化了
        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在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于是,利润就不像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而像是由资本生产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被看做由资本创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可见,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二,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

        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率是通过利润率这个现象形态表现出来的。因此,这种形态应当是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起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剩余价值率之所以转化为利润率,是因为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是将本求利。资本家衡量获利的大小不是以利润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为尺度,而是用利润和总资本的比率来衡量,就是说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是决定于利润率。这样,剩余价值率必然转化为利润率。所以,当我们使用利润这个范畴时,实际上,已经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比较的结果,即剩余价值率已经转化为利润率了。同时,在计算利润量大小时,又总是以一个既定的利润率为基础。所以说,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意味着剩余价值不再与可变资本相联系,而被看成了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便有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是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额与全部预付资本额的比率。如果用p'代表利润率,以C代表预付总资本,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p'=m/C。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为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的比率。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两者的区别仅表现在,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可变资本的成果时,就是剩余价值,这时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时,就是利润,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相比就是利润率。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二者内涵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在量上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二者所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说明资本自身的关系,反映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资本关系被神秘化了。总之,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现象。
       
利润率是直接影响资本家获利的重要指标

        在预付总资本已定的情况下,资本家获利的多少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为此,资本家总是追逐较高的利润率。但利润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资本家的主观意愿,它受两个经济因素的影响,即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利润率要受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虽然预付总资本数量相同,但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量不同,利润率也就不同,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快慢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在一年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则年剩余价值率高,年利润率相应也高;反之,年利润率就越低。可见,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缩短周转时间的主要方法:
        缩短生产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

        要注意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因为,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就一个生产部门来说,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用于可变资本的部分就越多,从而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小,创造的剩余价值少,利润率就低。但是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如果个别企业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改进了技术装备,它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此时该企业的利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假如有A、B两个部门,资本总量为100,剩余价值率为100%,资本有机构成在A部门为90c:10v,在B部门是60c:40v,A部门资本家得到剩余价值量是10,利润率为10%;B部门资本家得到剩余价值量是40,利润率为40%。由此可见,资本有机构成低的B部门,利润率高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A部门。
       
三,不变资本和价格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就下降;原材料价格下跌,生产成本降低,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就提高。

利润率要受不变资本节约程度的影响在其他条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大小也是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时间不变,不变资本节约的多少与利润率的高低成正比。即节约的不变资本量越大,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不变资本的节省,一方面可以使利润率公式中分母的数值缩小,使生产同样数量的剩余价值只需要较少的预付资本;另一方面可以使资本有机构成降低,使同量资本能够推动较多的劳动力,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两方面都会使利润率提高。所以,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会增加利润量,但会减少同量利润所需的生产成本,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力图通过分工协作、增加使用时间、减少原材料的耗费等方式,将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缩减到最低限度。
       
利润率要受商品价格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预付总资本的数量,进而影响利润率。在企业经营中,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从三个方面影响预付总资本的数量。一是生产要素价格会影响固定资本的价值。如果生产要素价格提高了,固定资本的价值会增加,如果生产要素价格下降或有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出现,就会使固定资本的价值贬值;二是原材料价格会影响流动资本的数量。一个企业需要多少流动资本购买原材料,是由该企业的技术条件决定的,在一个时期是一个既定的数量。如果原材料价格降低,用于购买原材料的流动资本数量就会减少,相反,就会增加。总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就下降;原材料价格下跌,生产成本降低,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就提高。所以,利润率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按相反的方向变化。三是劳动力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流动资本的数量。因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雇佣工人工资的,如果工人工资提高,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流动资本就要增加,反之,就会减少。可见,商品价格提高,预付总资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商品价格下降,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上升。

利润率要受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并且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剩余价值率越低,利润率就越低。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利润率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