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避免空巢老人抑郁自杀?

(2015-03-02 23:00:50)
标签:

时评

杂谈

    春节长假刚过完没几天,南京秦淮警方就接到了不少老人发生意外的警情,更有甚者,两位老人居然不约而同选择了轻生。民警了解到,这些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随着假期结束,儿女们各奔东西,他们的意外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3月2日华商报)

    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中国老龄化到来,老人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么避免老人发生上述之类的悲剧,值得各方思考。个人觉得,首先老人们是否可以为适应现代生活观念而改变一些过去的陈旧思想?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宣传的孝道就是儿孙绕膝,儿女围绕自己转就是最大的孝,但是,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有的是不习惯在老家过闭塞的生活,有的是在城市有了稳定、固定工作,而老人有的又不愿意离开故乡与儿女到城市去,也有的是儿女没有条件把老人接来一起住,总之,家家各有难念的经。那么,作为七八十岁的老人,虽然过去的孝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在现实条件下,可否试着改变旧有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新情况?老人可以抛弃一些陈旧思想,不要认为儿女必须绑定在自己面前才是孝,放他们出去闯荡,然后,自己找些适合的方式打发时间,免得太空虚,一根筋地想念儿女,那就会越想越不开心,最终走入死胡同,严重的就会导致自杀。

    老人把心思从儿女那里移开,就得有新的目标代替。比如,每天可以出门在公共场所和一群老人们交流谈天、打打小牌,我所在的小城市里,每个街道的花园、还有小区的花园里,都有老人们围坐闲话或打牌的(他们不打钱,只是纯粹的玩),这样既不会寂寞,也不会因为闭门在家,二人(或一人)孤独就越想孩子越难受。也可以学习点新东西以打发大把时间,比如读老年大学、到图书馆看书等,这些既不花钱,也不费力。如果农村的,也可以力所能及地种点菜啊什么的、和附近村民走走谈谈,既可以活动筋骨,也可以交流,都是一个地方土生土长,比城市人之间更容易谈。只要老人愿意自己打发时间,找点寄托,就不会把全部心思用来想儿女,生活的视野宽阔了,有自己的一群谈得来的人经常相处,就不容易抑郁自杀了。这是作为老人要转变观念。

 

    另外作为儿女,也要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处理与老人的亲情关系。先看自己的条件,如果有条件接老人一起住,老人也愿意来,当然就可以在身边天天尽孝。如果没条件、或者老人不愿意到城市去,儿女就应该及早地与老人沟通,让他们不要太挂念自己。不要等到都七八十岁不好改变观念了才想起沟通。然后就是多想办法尽量排遣孤独,让他们的生活充实、有滋有味,不至于天天呆在家,这会容易想不开。比如,经常电话、短信联系,把经济跟上,让他们多到外面走走、学习新东西,实在经济紧张,可以让他们和附近的老人同伴多相处,这个也不花钱,就是要每天走出家门,免得郁闷导致抑郁。这些安排都是在他们的身体能够自食其力、自己管理、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前提下,可以说服他们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全部想着儿女,儿女才能放心出去工作。

    再一个情况就是,如果老人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刻,也就是从身体状况看,已经不能支撑多久,也就一年半载了,这时候,哪怕外面有金山银山,也要万事放下,一心为老人养老送终。而且目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一般都有几个子女,不会是独生子女,那么,几个子女就商量下,留一个照顾,另外的人都能安心出去工作赚钱,但是照顾老人的这个人,其他兄弟姐妹要补偿。我们单位一个保安家里就是这样的,他的其他兄弟工作很好,只有他是保安工资低,就商定由他照顾八十多岁的父母,其他兄弟共同出钱,部分养老人,部分作为给他的报酬,这样两全其美,老人身边有专人照顾,在外工作的也无后顾之忧,皆大欢喜。

    父母只有一个,养老送终只有一次,如果看身体情况已经不能自己独立生活了,子女们还不为父母安排好最后这段时光,这样的子女其实是很残忍的,没有反哺之意。当然,你可以说自己就是一定需要外面那份工作,其实没有哪份工作是唯一的、不可或缺的。如果经济不那么宽松,为了老人的最后时光放弃了外面的高薪工作,也可以在家附近找份待遇低的工作,只是生活的物质条件降低些,但是满足了老人的心愿,其实这是一笔得失帐,主要看你想要哪个。现代人不能象李密《陈情表》里说的奉养祖母那么长年尽心,用半辈子来陪在老人身边,但是,一辈子拿出一二年、三五年陪伴在父母身边,让他们安心度过最后晚年时光,是作为子女一生的福气,也是一种幸运。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是无法弥补的,一生少赚三五年的钱、或者失去工作晋升的黄金机会,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损失,钱多点少点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对父母有亏待则是永远的痛,因为能用金钱计算的损失都是有限的,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损失才是最宝贵的。你这三五年少赚了,但是,过后再出去一样可以找工作,而失去了与父母的最后相处,就永远失去了。

    再有就是社会要多创造适合老人们活动的场所和条件,让他们出门有地方去,坐坐、看看、聚聚、玩玩,让老人们与外面接触,免得孤独空虚。工会、妇联等团体、组织也可以把身体可以的老人们组织起来,和家里没有老人的家庭的儿童结对,当个租来的爷爷奶奶,老人发挥了余热,孩子也体会到隔代的爱,这个在国外开展得比较成功,我们可以借鉴。还可以多举办公益讲座,多给老人们讲些适合他们听、能让他们听得懂的新观念,免费给他们讲,让他们开阔视野和心胸,多接受新思想,做个思想开明的老人。未来养老院养老是必然的趋势,可以建立一些价格合适的养老院,让老人到那里养老,这样,有很多同龄人相处,生活节奏有规律,还有人照顾,老人也不要觉得这是儿女抛弃了自己,要开心地享受生活,这样通情达理,对子女也是一种减负。

   总之,时代在变,外在条件在变,我们不能死守一种思维模式让自己生活得不开心,能这样想,各方都少要求别人一点,这就是对社会的一点微薄贡献。愿天下父母都有儿女孝敬、养老,愿天下儿女都适当暂停一下匆忙的生活脚步,回头看看越来越老的父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