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生的一周

(2010-11-30 13:38:44)
标签:

杂谈

    我的孩子上高一已经要到期末了,我还没有适应他的作息时间。他一周的作息时间表如下:

    周一:早上7:00到校,7:10分—7:40上早自习,第一节课:7:50—8:30,第二节课:8:40—9:20,第三节课:9:30—10:10,第四节课:10:40—11:20,第五节课:11:30—12:10。然后,中午放学。

    下午2:20到校,第一节课:2:30—3:10,第二节课:3:20—4:00,第三节课:4:10—4:50,第四节课:5:00—5:40,然后放学。

    吃过晚饭,6:40到校,7:00—7:30统一看新闻联播(很多同学在埋头做作业),7:30—8:00同学们自由讨论学习,如果班主任有什么事情要说,就在这时候讲。8:00—8:40和8:50—9:30再上两节课,这两节课有时候上自习,但多数时间是各科老师来讲课。放学后,孩子急忙赶回家,就是10:00了。回家有点饿,随便吃点水果、零食,再洗漱收拾,整理一下明天的课本,就11;00,这时候睡觉,还是睡得最早的,如果再复兴、预习一下,怎么也是12:00以后了。就这样,一天过去了。

    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安排都一样,周六白天上午下午的上课时间与前五天一样,不同的是下午放学后就不去学校看新闻联播和上自习了,可以在家里自由安排。周日上午和平时一样上课,下午就不上课了,晚上和平时一样上晚自习。简单的说,就是周一至周五每天同样连轴转,周六就是比周一少上个晚自习,周日就是比周一少上一下午课。

    当然,我知道学校的作息时间是针对住校学生来安排的,而且学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住校,如果吃住在学校,学生也不会忙得晕头转向。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孩子回家住,就要求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满足在家住的学生。但我觉得,一个心智正在迅速发育的十五六岁学生,全部的时间就被书本填得满满的,根本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做些需要动动手动动脑的事情,他们就象北京烤鸭,被统一圈养、统一填塞同样的饲料、统一长成同样大小、品质的动物,不需要你有个性有特色有特长,如果不是标准产品,就过不了高考的检验关,只能名落孙山。

    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沦为了读书的机器,所以,他们走向社会就茫然无措,没有实际动手能力,也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不是吗,很多高学历女学生被骗钱骗色、大学生丢了手机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异乡沦为乞丐,这些让人心痛的教训是教育的失败。还有更多的学生在人文道德方面一片空白,诸如最近的李刚之子、以及撞了人还要把她连续八刀杀死的药某,都是典型的代表。这样的人,就是读书读到博士后又对国家人民和他本人有什么益处?不合格的劣质产品,是教育的机器有问题,不是他愿意长成这样。

    看着我的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我无能为力,我没有足够的钱送孩子到国外去读书,他就得在这个环境去适应去竞争,一切听天由命吧。但我能肯定的说,我们的国家在二十年内,不会出大师、出诺贝尔奖得主。划时代人才的出现,与教育有关。人才的成长周期,最快也需要十年二十年,过去一二十年,是填鸭教育,现在及以后的十年,至少也是填鸭教育,那么,未来的二十年内当然不会有创新人才出现。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如果没有用人制度的相应改革,教育也不可能单独改革成功,而且教育领域还涉及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哪个环节不配套,就好比不合身的衣服只改了某部位,其他部位仍然不合适,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就是难,这也注定了目前的教育只能这样维持着。这是国家民族的不幸和悲哀,也是生长于此环境的青少年成长的悲哀,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既定轨道成长为韩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