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悲剧,但又是现代人不能回避的话题。上至名人政要,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受其害。这类悲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就不再举例了。最近很多起自杀事件的发生,触动了我心中的某根弦,我忽然想起了藏在心中久远的本已尘封甚至遗忘的记忆,我曾经也想自杀。
那时我大约十五岁,初中将毕业,成绩很差,在80年代末,身为农民的孩子,如果不能考上大学或中专跳出农门,这辈子就只能背太阳过山——当农民。当时的中专很好很难考,除非成绩特优秀。我自知考不上,但父母对我寄予厚望,一旦落榜,他们会伤心绝望。他们的期望是我心中的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把我逼到了没有退路的绝境。我想到了死,这是最好的解脱。我产生这样的念头很久了,于是,在最后一学期,我无心学习,每天上课就起草我的遗书,每天放学后,走在无人的小路上,我就把草稿拿出来边走边读,反复修改,最终定稿,我觉得写得很完美无可挑剔。我把它工整的抄了两份,一份随身带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遍,读着读着就落泪,并想象他们在我死后读到它的情形,另一份藏在家中某个角落。
毕业了,我自然没考上。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则默默流泪。我知道,不是他们想逼我,是他们担心我做不来农活怎么生存。就在暑假里,我母亲查出患了肺癌,已到晚期。父亲开始没告诉我,但我隐约预感这次母亲病得不轻,于是背地里问了父亲好几次,他终于向我说出了实情。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我知道,我头顶那片给我安全的天塌了,再没有人爱我那样深,父亲当然是同样爱我,但父亲对子女的爱总是粗糙的。我明白我首先要独立,我从懵懂无知突然变得心如明镜。我把遗书找出来,含泪将它们一点点撕得粉碎,再化为灰尘,现在我已记不得具体内容了。我努力复习了一年,就考上了中专。在拿到通知书的前几天,母亲就去世了,她带着无尽的担忧走了,没有看到我自立。
我的少年危机就这样度过了,至今我已工作了将近二十年,期间,我也曾经东想西想,有过这样那样的理想。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苦苦追求的某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一直不能拥有,我心情坏到了极点,当时常常梦想,我这一生,如果能够拥有XX就满足了,再无任何奢望。最近几年,我当初想要的东西都到手了,我发现自己又不快乐了,常常陷入新的莫名的忧郁烦躁。
我终于发现,人是个奇怪的动物,当我们在渴望某事物时,如果久久的渴望追求不能实现,那是人生的悲剧;当我们想要的东西一一到手之后,我们又会产生象皮球泄气一样的失落、象登上了高山之后的孤独寒冷,依然是不快乐的悲剧。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都处于孤独的旅程中。纵然身边人海如潮,一颗心永远是孤独的,只有自己能懂。不管你多么失败或多么成功,一切感受都只有自己体会自己吞,快乐无法分享,痛苦无法分担。比如我吧,别人认为我不缺什么了,是个幸福的人。可我却常常莫名的忧郁,感觉到人生的毫无意义。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也许是抑郁症,也许是多愁善感吧。但有一点,我的任何消极情绪都能自己说服自己放弃,因此我再不会自杀。
以我的经验判断,我认为,凡是想自杀的人,绝不会一时冲动,一般会在心中先酝酿很久再实施。当然,很多人在酝酿过程中逐步消除了这种想法,只有少数人没有走出来最终去实施了。自杀的原因,常常是心中为某事打了个解不开的死结,可以说,自杀是一种病,是自己心灵中无法说、不可说、不能说、不便说的一切绝望达到最大限度后,压跨了自己的精神,才走了那一步。
我已明白,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烦恼,为此产生自杀的念头也是正常的,最关键的是怎样对待自杀的想法。现在,我若再有心结,就看看老子庄子的书,看几段,我的心就走出了浊世的淤泥,心胸开阔;或听听优美的音乐,比如《二泉映月》,当我独自静听时,听得泪流满面;或者看看佛经,常读佛经就感觉心灵有一种脱胎换骨如初生赤子般纯洁的清爽干净,经佛经洗礼,一切都不值得烦恼、计较,即使有死的念头也会打消。
活着多好,能够天天见到想到亲人和亲爱的人,他们是我永远的牵挂,我放不下,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我认为现代人应该加一条“父母在,不自杀”,为了生养你的父母,好好活着吧。活着多好,有无数前人写的好书可读,尤其是佛经,我觉得它是最美的一种文学,只是普通人信佛拜佛陷如了功利的目的,想靠它保佑自己,或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消灾,而不是用一种虔诚的不功利的信仰之心去读它,就不能发现领略欣赏它的美,可惜。活这多好,还有许多美味可以享受,我爱吃红烧肉、回锅肉、香肠、臭豆腐……想吃就去吃;还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享受清风明月的美、吃到明年新出的粮食……总之,活着真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我都舍不得。一旦失去,才发现它们多么美好珍贵。
也许有人觉得我的想法消极,我没有从社会层面剖析,我只想从我的经验出发,谈谈一个人怎样从自己做起,去和消极思想做斗争,最终战胜自己,让自己坚强的活着,哪怕如蝼蚁一样卑微的活着也是美好的,起码对自己的亲人是有意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