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以来,江西省先后有34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抚河、信江、赣江三条主要江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其中,抚河干流右侧唱剀堤发生决口,严重威胁下游5个乡镇14.5万人的安全。6月21日晚央视《24小时》报道江西抚河汛情,主持人邱启明连线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询问汛情。电话接通后,平其俊先强调历史上曾多次决口,再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的指示。最后,主持人不得不两次打断平其俊,直问决口有多大,群众是否已经转移。第一次打断后,平其俊充耳不闻,又开始介绍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的“重要指示“。主持人第二次打断,平其俊才回归正题。这段视频只有3分50秒,大部分时间就是他的官腔。
官腔的确可恶恶心,让人讨厌。在中国,官腔是一种不得不说的程序化演讲格式,谁要是不照那格式讲话,就会踩着什么地雷,祸从天降,比如周洋就是前车之鉴。中国上上下下的领导、发言人说官腔,其中有不得已的苦衷。
首先,我们的高级领导人发言时,讲的话大家都熟悉,我不再介绍。它必须先戴什么帽子,再穿什么衣服,最后以什么口径统一收口,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这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讲话,是最好的安眠药,难怪大家开会都喜欢打瞌睡,实在是听不下去、听不进去啊。昨晚(6月23日)的新闻联播大概第13分钟后面,有某领导在道家协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就是一篇典型的优秀的官腔经典范文,起、承、转、合无不中规中矩。如果谁要发言,以这个模式去套绝对万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从中央到地方、从大会到小会,领导们的发言讲话都是这格式套路,再在格子里装不同具体内容。中国人很聪明,有样学样,领导就是最好的样,必须依葫芦画瓢。况且领导都带头了,必须这样讲话,那么,老百姓怎么敢别出心裁说新颖的、直白的、直接的话呢?那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谁敢?所以,要想不听官腔,领导得带头说清新实用的话,挤去发言中的水话套话,以清除官腔大环境。
其次,就此次电话采访看,这位平副主任,对在防汛工作中作出过重要批示的所有领导人,都不敢得罪,他们都是他的大领导。那么,在电视上公布情况时,一个都不能遗漏他们的名字,且顺序一个都不能排乱,否则,他只能吃不了兜着走。因为他必须仰这些人的鼻息生存,得罪了任何一个人,他的小职位都可能不保。这就是他不得不打官腔的直接原因。推而广之,任何小职员讲话时,不说官腔怎么行?
当我们炮轰这位小小的副主任时,我们应该看到,其实他是可怜的替罪羊,他是一条无形的巨大的既定的洪流中不起眼的一滴水,他无法主宰自己的行为,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他只能被这股看不见的无形力量牵着鼻子走。这是他的无奈,是所有小人物的无奈,连大领导也不例外。这股力量我们都能感觉到,却对此无能为力。目前有说官腔的环境、土壤,有不说官腔的严重后果,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官腔还要不得不说,继续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