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重庆市招办仍然不公布造假考生名单。这31名黑名单即使被捂得这么紧,也已被举报并经查证了3名:田中、汤平之女和何川洋。
我认为,重庆市招办不公布这些名单是愚蠢之举,并将引起很多不良后果。
一,让公民想入非非,人人胡乱猜测,认为是强权在导演这一丑剧。且看,被举报查证的人都这么有来头,那没公布的名单岂不是更有来头的人?如果是平民百姓的孩子,谁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替他死守名单?何况,老百姓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改民族吗?做梦吧!如果领导们认为不是这么回事,那就公布名单吧,一公布,什么都一目了然,也就没有任何版本的猜想了。这样既还了舆论一个清白,也还了领导一个清白,这么好的事你们为什么不做呢?
二,捂住这份名单是开历史的倒车,遗臭于史。当今之世界,大环境是与国际接轨,民主自由之精神充溢于每个角落,且科技发达,网络无处不在,有什么藏得住的事儿呢?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捂住这份名单,就象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一样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岂不愚蠢悲哀可笑?这种蠢行将永远写在重庆的历史里,是抹不去的污点和耻辱。如果公布名单,还能赢得公民的原谅和信任。
三,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基本的公平。如果连高考都有那么多黑幕,岂不是让老百姓寒心?以后谁还愿意读书啊?如果一个民族对读书都绝望了,在未来拿什么与其他民族竞争?这也许扯远了,说点实际的吧,这种不公平侵犯了多数人的利益,连封建社会都不齿这种行径,一旦发现,必将严惩。今天这份名单被捂得这么紧,人人呼吁都不公布,难道今天还不如封建社会?难道官员们宁死不屈、打死不招的精神是用在维护丑陋行为上的吗?难道我们追求公平与正义这么难?
四,我猜想,重庆市招办有不得已的苦衷,它并没有能力和权力不公布这份名单,恐怕是哪个谁叫它这么做的吧!当然,我也不知道那个谁是谁(那个谁应该也许是强大的权力集团,而不是某个人)。如果那个谁看到我说的话,请一定沉住气,不要站出来对号入座,甚至发表个“我不是隔壁阿二”、“隔壁阿二不曾偷”之类的声明,否则,那就是不打自招了。
五,即使不公布,最终真相也会大白。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知情的举报人,我们迟早会知道那份名单。这支著名的“31克牙膏”已被举报人挤出了“3克”。虽然每次只挤出了“1克”,但我们有耐心慢慢等待,大不了就是挤31次吧,总会把这支难挤的牙膏挤完。到那时,重庆市招办将变得被动、尴尬、灰头土脸。与其被动,不如争取主动更明智。
期待重庆市招办及其有关部门早日结束这种愚蠢之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