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曲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悲歌

(2010-08-24 10:5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一曲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悲歌

——评吴子长《残缺的月亮》

李忠超/文

细读吴子长先生的长篇小说《残缺的月亮》深深为小说中处于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所打动。这是一群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这是一群富有生命张力的群体,这是一曲富有现代意义的走进小人物命运悲歌。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开始不断地努力打拼,为了在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为了幸福的生活。可是这一切看来是多么的艰难,人生每一步都是不平凡的,而正是这些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人性的力量,昭示了一颗颗有灵性的生命。

《残缺的月亮》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母亲李莲花被人杀死在家中,父亲许二宝作为最大犯罪嫌疑人被捕入狱,因不堪忍凌辱而自杀。撇下一对儿女孤苦地生活,姐弟由大伯和全体村民抚养,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可怜的,姐妹俩饱尝了人间的冷暖。然而,命运之神还是不眷顾这个破碎可怜的家庭。姐姐许云秀十几岁时被人强暴,之后,含着屈辱和怨恨离开了伤心的地方,独自到城里闯荡。许云秀一走,家里只留下弟弟在大伯家里,刻薄的婶婶懦弱的大伯不能让弟弟许云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可怜的孩子和同村的许云富一起到城市打工,过早地投身于社会大潮之中,面对残酷的现实,开始了辛酸的都市之旅。姐姐许云秀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创业,从身无分文小保姆,到后来腰缠万贯的地板砖老板,终于在都市站住了脚。后来,许云秀把自己的弟弟接来一起打拼。故事到这可以说是“完满”的了,但是不幸的是弟弟在得知到姐姐伤心屈辱的过去后,决心给姐姐报仇,而仇家正是当年带着他去打工的许云富。等找到仇家的时候,许云超却发现,仇家因为从工地上跌伤而瘫痪,于是好心的云超又开始帮着仇人去讨要医药费,结果与工地老板发生冲突失手用酒瓶打死工地老板。弟弟被迫躲到姐姐那里,姐姐窝藏了犯死罪的弟弟。最后事情败落,姐弟被抓,他们辛苦组织的家庭立刻土崩瓦解。

几乎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到这个苦难的家庭上。所有的梦想都一次次的幻灭,命运之神是如此的吝啬。生活在最底层的,苦苦挣扎的小人物,没有人会在意,没有人会关心。但是他们却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活着,坚强地活着。尽管最后的结局如此的令人叹惋,但是他们有错吗?我想不是其实除了性格上的弱点之外,重要的是他们生存的处境,造成了这一切,加之不可避免的过失,成就了这一切。他们都是无辜的,都是生活的牺牲品。

这是不能改变的,因为这就是生活,有点残忍,但是现实。

许云秀无疑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围绕这个中心而徐徐展开一幅悲剧的画卷。第一幕就是父母的惨死,在许云秀的儿时的记忆中,生活的悲剧打在这个幼小心灵上的烙印是沉重的,童年的惨痛经历让这个女孩变得异常的坚韧,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受到凌辱还是在独自打拼,她都以超于常人的坚毅去承受这一切,因为对于她来说还有什么比亲眼目睹家庭破裂,父母惨死更可怕的呢?作者把所有的灾难都降临到了这个家庭,却又都让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承担,然而她承受了这一切。这就是生命的伟大,越是越弱小越是坚强而富有生机。

农村人到城里打拼是异常艰辛的,城市不属于农村人,为了获得生存外来人只有苦苦的挣扎。在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很多的人思想还没有即时转变的时候,却有人先走了一步。这群人是生活中的智者,他们主宰自己的生活但是却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存在即合理。

如果你从广义上理解黑格尔的这句名言,那么存在的一定都有其必然的因素;如果仅仅从情理的角度来理解,那么存在的就不一定合理。这就像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每件事情都有其必然发生的一个诱因,但不是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原因都能解释这些事情。就像这个苦难的家庭,难道说这一切的责任都应当归结于生活的“过失”,不是,这仅仅是其中之一,如果你对我说这些都是合理的。那我也很难赞同,合乎理性的必然存在,绝不是仅仅归结为这一点。生活本身是复杂的,悲剧人物的悲惨结局不仅仅是性格上的悲剧,更多是处境层面上的悲剧。萨特说过悲剧的处境是悲剧人物所无法摆脱的。人生的悲剧大致分为性格上的悲剧和宿命悲剧,而这些悲剧的产生也往往是不能够预知和阻止的,这都是必然要发生的。而这部小说为我们揭示的不仅仅是悲剧层面上的,而是向我们昭示生命的力量和坚韧。生存的意义和人性的力量光辉照彻我们的灵魂,净化我们的心灵。

确实如此,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甫斯王其弑父娶母的悲剧是他无法逃避的,尽管他曾经被丢弃在荒野,尽管他的父母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想尽了办法,但是预言还是实现了。我们同情这个命运悲剧的主角,更加感叹人生的不确定性,同时我们也在心中也油然升起一股深深地崇敬之意。和《残缺的月亮》的主人公许云秀一样,她改变不了自己曾经受辱的过去,因为受到强暴她丧失了生育的能力,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还能有什么?这已不是一个人可以承当的了,悲剧人物虽然比现实生活的人物更加的强大,但是当压力承载到一定的负荷时,不减压,只有崩溃。于是,许云秀选择向自己的弟媳妇于芹倾诉,也许这能够让这个备受精神痛苦折磨的苦命的小人物获得灵魂上的些许慰藉。同时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一个发展,正是因为姐姐对弟媳妇说了心中压抑的痛苦,所以弟媳妇才能告知丈夫即弟弟许云超姐姐受辱的事实,弟弟才会为她最疼爱的姐姐报仇。事情才会发展到最高潮。

小说悲剧发展到高潮时,许云超为姐姐报仇,却发现自己的仇家已经是瘫痪在床。此时,换作是其他人应该是额手称庆,但是许云超却没有那么做,尽管这个秉性纯正的小伙子恨透了这个毁了他姐姐的人,心中尚存的那一份善让他不能不顾同乡的死活。也就是因为这份善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因为如果许云超不管的话,他就不会去找包工头就不会失手杀人,但是这一切都是不能事先预知的,即便是这样,我想许云超也不会因为帮了别人而后悔,做人做到问心无愧,足够了。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作者在这里为我展现了一种生活的常态,尽管你的本意是善良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却是悲剧性的,现实中的悲剧不同于文艺作品中的,但是现实却是更加的残酷,同时也更透彻出人性的光辉,这就是这部作品中最真诚的地方。

最后,许云富孤寂的死在病榻上也是得到了严惩,但是“无辜”的许云超却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自己的代价,姐姐也因为窝藏罪犯而受到牵连,一个刚刚完整建立起来的家庭再一次毁灭。

小说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人物是许云秀的丈夫刘庆。尽管他在这个家庭的悲剧中只是一个背景花瓶的人物,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许云秀彻底的感到绝望。城市的生活不同于乡村的生活,打工人的辛苦也不同于城市人的。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两个同样遭际的人结合在一起,看起来是一个好的结合,然而在美丽幸福的外表之下,却蕴藏着婚姻的危机。这个危机不在于刘庆,而在于许云秀,因为在她身上的不幸,被她隐瞒了,显然许云秀自己也意识到这个危机,只是还存在着幻想,忘掉这一切重新开始,但是不能生育这一记重拳重重打在了她的心头,婚姻的裂变即将开始,而刘庆就是催化剂。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必将发生。每个人都有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这一切对许云秀来说都是艰难的。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难道说这就是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大人物,都同样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只是不同的是每个人面对的态度。我们生存本来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来自偶然,大人物并不比小人物高尚,并不比小人物多了一双眼睛。相反,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往往最能深切体会大人物所不能感受的人情冷暖。人世间最珍贵的就是情,一份真情更是难得。既然我们的存在没有什么偶然的因素,那就要我们自己去寻找一个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说给自己的人生明确的定义,这个定义域是无穷尽的,但是定义的方式自己却可以决定。

这群小人物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生活的理想,在生存线上不停地创造,不断地求得进步即便是在最困苦的时候,依旧是坚强的,不屈服的。生命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个体的生命都是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决定自我的选择,生命之光也有了自己的神韵,自我的风采。

歌德说:“各种生活皆可以过,只要不失去你自己。”

其实《残缺的月亮》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一种生存的意义,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只要一个心存善念,一个真正的有自我意识自我理想的人,那么他就是好的。成为一个人,不是成为一对社会工具。子曰:“君子不器”,生活可以塑造我们,但是我们的心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塑造,有完整的人格,做个真正的人,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这就足够了。

人生有悲欢离合,我们都是过客,也许在若干年之后,有人来描述我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生存处境时,只能由时间概念上去把握,可是对我们来说,时间的尺度却在自己的手中。不要放过机遇,不要让自己后悔,悲也好,欢也罢,人生之中没有绝对的成与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就是这样。我们无法超越于时间之外,在生活之中我们每个人的处境都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都会有同样的归结点。面对这一切淡然一些,坦然一点,用自己的思维去反思这一切,为了我们自己寻找一条精神突围的出口,也许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一群曾经被人忽视了的小人物在作者的笔下,显示出了勃勃生气,生命的礼赞,人生的赞歌,同样也是一曲都市外乡人的命运悲歌。

向饱经人情冷暖默默地工作的都市小人物们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