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UTV是进军新媒体的战略性平台

(2011-12-19 10:26:44)
标签:

傅峰春

深圳

新媒体

中广

电视台

it

分类: 中广互联
专访城市联合电视台CEO傅峰春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作者:刘兰兰

  8月25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简称CUTV)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开播仪式。CUTV是由全国14家地方电视台组成的联盟,于2010年12月27日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筹建,今年1月8日创立,深圳广电集团等14家地方电视台和5家平面媒体是CUTV的首批成员和股东。在中广互联和新浪科技联合发起的本年度广电行业十大新闻中,该条新闻位列其中。中广互联认为“CUTV通过资源整合模式,走联合发展之路,值得肯定也值得期待。”11月22日,城市联合电视台CEO傅峰春先生在CBIT 2011的“新媒体•台网联动”分论坛上发表演讲《CUTV:联合发展之路》。之后,傅峰春做客中广互联和酷6科技的视频访谈间,接受了中广互联的专访,畅谈CUTV成立的背景、深圳广电集团在其中的作用以及CUTV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和运营模式等话题。

 

http://www.sarft.net/userfiles/images/auto/2011/12/16/fufengchun.jpg
图为:城市联合电视台CEO傅峰春

 

  中广互联:请傅总介绍一下CUTV成立的背景。

 

  傅峰春:CUTV今年8月25日正式上线,有股东单位19家,其中14家电视台,5家平面媒体。到今年年底还会再发展20家电视台增资扩股,所以大概会有35家电视台左右,基本涵盖了中国主要的地方电视台。省会台将有十二三个,计划单列市都在里面。CUTV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也很大。

 

  CUTV是今年1月8日创立的,运营实体是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CUTV网络电视台的资质是广电总局正式颁发牌照批复的,叫做“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它的分台就是城市网络电视台深圳台、苏州台等等。总局会单独再发执照给各个台。这是CUTV的基本情况。

 

  现在谈谈CUTV成立的背景。现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冲击比较大,特别是传统的城市级电视台的竞争压力就更大。所以,城市电视台之间已经达成共识——进军新媒体是必然。但是,单个的城市电视台进军新媒体会遇到问题,比如体制机制不活,资本市场没接通,技术力量不足,人才紧缺,内容是地域性的,各台的运营能力比较差,因此不能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这个逻辑关系就是——单打独斗没有出路,联合就成为必然。

 

  采取什么方式,把大家联合到一个平台上,共谋新媒体发展之路呢?模式设计非常重要和关键。我们当时的定位是:城市联合电视台发展新媒体,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服务性的平台。设计这个平台,成立公司运营,一切都是从各个城市台的视角来着眼。这个平台能切实地在刚才所谈的内容、运营、技术平台等几个不足的方面,给各个城市台发展新媒体帮上忙。所以,以联合方式发展新媒体这种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几乎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倡议的发出,向总局申领执照,这期间成立松散的新媒体联合体,在此基础上成立实体运营公司——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技术平台,汇聚各个台的内容,搭建一个以“云”技术为支撑的技术平台,于8月25日正式上线。随后会增资扩股,很快风投也会进来。风投的进入,应该说会让CUTV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康,而且资本的实力更强了。

 

  中广互联:您本身是深圳广电集团的总工程师,现在也是CUTV的CEO。请问深圳广电集团在CUTV中是扮演怎样的角色?

 

  傅峰春:在CUTV的组建过程中,深圳广电牵了一个头。CUTV这个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平等。在这个平台上,各个台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作决策。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的股东由各个台和一些平面媒体构成。

 

  在品牌方面,深圳广电过去做了一个自己的新媒体品牌,叫“中国时刻”。CUTV成立之后,CUTV的深圳分台就是由“中国时刻”的团队来做的。实际上,深圳的新媒体和其他台的新媒体都是一样,都是CUTV的分台。关系是非常清楚的。

 

  中广互联:现在像优酷、土豆这样的视频网站,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特色。CUTV设计了一个怎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来确立自己的位置呢?

 

  傅峰春:在内容方面,CUTV有很强的差异化内容,这也是CUTV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比如,第一步作的,就是把各个成员台的自办节目汇聚到一起。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完全自办的栏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就有1000多个。这些内容是CUTV独家所有的。汇聚到一起后,我们会共享到CUTV的平台上,让这些内容可以被各个台的新媒体所使用。这也是各台加入CUTV的前提——各个台拿出自办内容之后,会得到CUTV所有的内容,包括汇聚的成员台的内容,以及CUTV自办的内容和采购的外来内容。

 

  还有一点,CUTV的各个成员台在当地都是强势媒体,所以我们给各个台的定位是“要做本地网络的主流媒体”。相对而言,做视频分享、影视点播的互联网公司缺少一个向传统媒体借力的平台。我们的相对优势就是网台融合,可以充分借力于母体。

 

  母体可以给我们借力的,除了刚才所说的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推介平台。基本上各个台在本地的电视受众中都是最具影响力的。比如,苏州台在本地有60%的市场份额。深圳台在本地有40%的市场份额,有很强的电视品牌栏目,在深圳百姓中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些品牌实际上也是我们新媒体的品牌。如果把电视栏目品牌的影响力延伸到互联网,那就是网络媒体了。而且,在这些品牌之后,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比如深圳电视台的都市频道是很有影响力的频道,而都市频道的“第一现场”栏目受众非常广泛。都市频道在本地的广告收入有6个亿。如果把频道和栏目的品牌、影响力借助强大的推介能力,延伸到网络里面去。那么,在网络中的媒体属性就建立了。同时,盈利模式、网台的捆绑营销也就有了。

 

  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阵营办网络电视台的最大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用几个关键词表示就是:内容、影响力、品牌、区域化。所以我们会围绕我们的核心资源,在互联网中发力。

 

  我不太爱用“竞争”来形容我们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现在进入互联网绕不开的一项业务“微博”。我们是可以自己搭建一个微博平台,但是我们刚进入互联网,流量、影响力是很低的。而另一边,全国有几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微博运营平台。要不要跟他们合作呢?我认为,在现阶段,我们跟这些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是大于竞争的。所以,现在我们就跟这几家微博运营的公司进行合作——他们需要有我们这样的传统媒体的资源;我们需要他们在互联网领域的强大的影响力。我们为成员台定制微博,当然技术平台是用他们的。在现阶段,互联网领域不是也流行“网台联动”吗?所谓的“网台联动”,我认为就是网和台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代表“台”的,合作机会是很多的。我的观点是大家共谋发展。

 

  中广互联:之前的演讲中,您谈到CUTV是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并且在3-5年内有上市的计划。请您谈谈CUTV在盈利模式方面的设计和考虑。

 

  傅峰春:的确,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大家都会问到你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通常来说,新媒体的模式就是培育影响力,制造流量,是广告模式。在传统电视里面,还有一个有线电视的收费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中很艰难,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的。

 

  为发展新媒体而联合成立CUTV后,我们发现合作空间非常广,开阔了视野。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我认为CUTV是这样的:以传统媒体带动新媒体,以传统成熟的模式带动新媒体的模式。简单的概括,就是辛迪加模式+Hulu模式+Youtube模式。

 

  辛迪加在美国的运作非常成熟,是文化创意产品同步分发的概念。CUTV成立之后,成员业务合作台将达到将近50个,实际上就是一个全国的电视分发播出网络了。比如,过去各个台的节目只是在本台播,现在就可以把节目拿到总平台上。CUTV汇聚上千个节目之后,提供给各个台挑选,这些节目完全还可以在所有的台再播出一遍。这种模式可以成立,是因为CUTV的各个成员台之间是没有竞争关系的,是有区域分隔的。辛迪加模式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一个是版权运营。比如一个台做了一个好的专题片,跟各个分台交换节目也好,或者在各个台播出,完全可以协商一些广告的方式,各方分成。辛迪加模式比较适合成员台节目在各个台去播,也适合CUTV做的一些品牌栏目(比如现在做的网络春晚)在各个成员台去播,也适合影视产业的运作。我们有那么多台需要影视剧,产业上游直接为我们定制影视剧之后,各个台除了在传统平台播出,也在新媒体播出,这背后都是有着清晰的盈利模式的。还有一个就是直接给各台做广告代理。有很多城市台,可能广告资源不够丰富,但是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我们成员台相加,这个阵营在全国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实际上这个阵营的广告是被低卖的。通过CUTV,可以带来广告的增量。这个增量,可以跟各个台分成。由此,CUTV的盈利模式就有了。

 

  我刚才谈的传统媒体带动新媒体,就是广告代理、版权分发等模式。这是CUTV的一个很主要的运营模式。这个模式已经让我们成立当年就有收入;第二年、第三年,就会朝着盈亏平衡的方向去走。这对新媒体公司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还有Hulu模式。Hulu模式是专业电视台联合起来办网站。CUTV有强烈的媒体属性。Hulu模式中,同样的流量向广告的转化率比视频分享网站要高好多倍。Hulu模式在美国被验证了,非常成功——居然一个季度有14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是不可想象的。

 

  还有一个是UGC模式(编者注:即Youtube模式)。在打造媒体属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UGC的资源。

  总体而言,我们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就是这样,还是比较清晰的。

 

  中广互联:我注意到,您曾经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新媒体无法驱动母体的采编资源。CUTV在此方面有一些什么设计和考虑,来争取有所突破呢?

 

  傅峰春:现状的确如此。现在电视台进入网络,都是一个“包装”的媒体——把母体的播后的内容拿来拆条,包装展现。事实证明,效果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需要倡导母体的新媒体化,但这有一个过程,需要达成共识,改变观念,还需要有比较大的投入。实际上就是——如何让新媒体“驱动”母体的采编资源。你能驱动,你的新媒体才是媒体,是独立的媒体;你没有驱动,你没有采访的功能,你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媒体。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简单地说,现在都是频道制,以频道为考核导向。那么,新媒体在驱动频道的时候,频道的考核跟新媒体是错位的,所以新媒体就驱动不了频道的栏目和采编资源。

 

  我们新媒体化的目标是,使得电视从传统媒体变成一个真正的全媒体,向多平台、多终端发布。要做的事情有四件。第一,体制机制变革,把频道制变成以中心制为主,把分散在频道中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成立大的中心制。第二,采编流程的变革,过去采和编是不分的,上午采,下午编,晚上播,多数的城市台是这样的。这是完全不适应新媒体需要的。新媒体要求快,采访到的资源第一时间发布,甚至要直播连线。这样的话,采和编要分开。比如说整合的大的新闻中心里专门有个采访部,24小时就是在外面采,就是采访的功能。这时候新媒体就可以直接发出采访需求,直接“驱动”采访功能。因为这个采访团队不属于某一个栏目,也不属于某一个频道,完全是通过考核的方式——给新媒体发布一条,给传统媒体发布一条,对采访团队来说都是一样的。这样新媒体就可以驱动母体的采编资源了,就是说——采和编要分开。编,就是在采后面跟着不同的平台,网站有网站的编辑,频道有频道栏目的编辑,要非常清晰。将来电视台内部的基本组织单元可能都是栏目形态的,最后这些栏目会串成频道去播出。第三,就是技术平台的升级改造。要把过去电视台的不适应高效共享的生产流程,改成快速高效共享的流程,而且要变成一个新闻指挥系统。这个平台是透明的,指挥者能够看到所有的新闻线索和调度所有的采访资源去采访。后面跟着不同的栏目,不同的平台,能看到新闻素材在这个平台上怎么流动,能够自己调度、共享、使用。第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一个大的物理空间下,重构流程。这样一来,新闻融合生产的氛围,全媒体的氛围,就比较契合新媒体了。现阶段这一点还做不到,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年、三年,有很多台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现阶段怎么办?一个简单的网台融合——通过UGC的方式,做一个UGC的客户端,通过各个台最强势的民生栏目向当地网民推介这个客户端。把你关注的人和事爆料上来,你的媒体流通过客户端,先到各个台的新媒体平台,这个新媒体平台与各个台的平台是联通的。这个台可以直接被民生栏目所使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站的UGC平台播出去。最后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呢?UGC爆料的客户端,就成为台内的品牌栏目的主要爆料渠道,主要的视频和各类线索的爆料频道。这样的品牌栏目就离不开这样一个通道。同时,品牌影响力也会延伸到新媒体网络中去。品牌栏目也有积极性用自己的平台来推介新媒体。这样就达到了一个充分的融合,就达到了一个小范围的驱动,把新媒体的事情变成了品牌栏目自己的事儿,他就有积极性了。而且,黏性很高,会在媒体爆料来源,在网站的影响力、宣传方面,带来良性的互补。这边的线性频道播出过后,深度报道、跟踪报道通过网络来实现,网络就有了一个媒体的气场。那么盈利模式就有了。现阶段这种方式实现网台融合、互动,使得新媒体能够驱动母体。

 

  中广互联:非常精彩。祝福CUTV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傅总!

  傅峰春:谢谢!

 

原文链接:http://www.sarft.net/a/37401.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