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浪漫》:无所畏惧地生活

我的书《假装浪漫》再版(修订版,2016)序
沈睿
世界上经常有莫名其妙的“奇迹”——《假装浪漫》这本书的命运就是这种“奇迹”之一。2009年初本书在周实和薛原两位先生的建议与帮助下出版,当时我在“真名网”的博客被莫名其妙地关闭,为了不惹恼环境,我被建议只谈风月,不谈政治,于是我就把只关风月的“假装浪漫”作为本书的第一辑,用浪漫做开篇,希望热爱浪漫、热爱生活的人们打开这本书。
《假装浪漫》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其实是在某个大理论家罗兰·巴特的《爱情话语》影响下的一种写作,这爱情,实在是极简单极普通的故事,是两个不同背景的人走向一起的零碎的话语,包涵着我对爱情与人生的理解,我命名为“假装浪漫”,作为嘲弄和反讽——于我,反讽是语言的最高艺术形式,是思考的深度;嘲讽,是嘲讽我自己,因为我是一个怎么也老不了的人,内心里全是对明天的浪漫向往和渴望,永远激情地渴望生活——我想如我这样的男男女女,绝不是我一个。
《假装浪漫》还讲了很多其他故事,比如,为什么法国女性什么年龄都做爱?比如童话教孩子们什么?比如女性的身体的意义等等。对很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这样一本比较文化的书,书名柔软,充分体现女性的维度——如果浪漫是女性的一个维度的话。
让我绝没有想到的是《假装浪漫》给我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命运。2009年底我那时工作的学校的一个教中文的同事看到了这本书,怀着恶意,向上级汇报我写了一本色情书——《假装浪漫》被她冠以色情书,并汇报到我工作的系里、学校里。我工作的地方,大部分是男生,女生只占五分之一。 写色情的中国女教授在这个学校教授文学,那还了得!这位语言老师还顺便向学校汇报我居然教授卫慧的《上海宝贝》,里面全是色情。这位教授干脆自动翻译《假装浪漫》的片段文字,把我写爱情的诗意的文字翻译成赤裸裸的粗鄙的文字。这样,“奇迹”就发生了:在美国这所学院里,我被看成一个“色情”的写作者。学校主要领导找我谈话,他们一个汉字也不认识,某个领导鄙夷地说,他认为《假装浪漫》是一本垃圾书,我坐在那里听着,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一场旷日持久的学院内嫉妒导致的诬陷让我经历了我一生最荒谬也是来美国后最黯淡的时期,也经历了我人生的最大失败。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学校不去调查,这不是很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吗?学校不调查,学校宁愿相信这个被嫉妒煽动得疯狂的女人。我在学校内的朋友对我说:“学校当然不会调查,因为调查会证明他们听错了人,他们做错了事。你在哪里看到过自我调查的权力机构?”在这个学院的经历,让我体验美国的另一面。 我的一个朋友说,“你难道没学过英语的俚语吗——You can't fight city hall ——你不能跟市政厅(权力)斗。”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意外,美国不是一个公正的国家吗?
《假装浪漫》出版后我在那个学校里的经历一点儿都不浪漫,让我对美国这个社会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如今我感谢这场旷日持久的诬陷与辩白,我最终还是没辩白成,而且越涂越黑,黑得我彻底地成了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我成为了一个更坚强也更不畏惧的人。无所畏惧地生活Live fearlessly——成为我生活的座右铭。没有这场经历,我无法说出我的坚定,这样的辩证法让你不得不相信你生命最黑暗的时刻也是你走向光明的起点。
《假装浪漫》出版了五六年,我因此书交了好些朋友。陌生的人给我写信,使我深受鼓舞,一个陌生的朋友居然还在网上找到安纳波利斯小城的各种的照片,做了一个图画书。好几个朋友都告诉我,他们来美国访问安纳波利斯是因为这本《假装浪漫》。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让人鼓舞的读者反应吗?世界上还有比这样的读者反应更肯定一本书的吗?
新版的书,换了一些文章,修定了几个名字,框架仍在,故事也没有过时,文字希望还好看,文化比较是我们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中的主要议题,因为我们对其他国家的人很生活很好奇,我们对男性女性的个人生活很好奇。我在两种文化里生活,在两个体制里生活过,文化比较是我生活的现实。 至于爱情篇里写的爱情故事——爱情说到底是一种模仿与重复,希望我模仿得漂亮一点,如同这本书带给我的失败一样,失败得漂亮一点,这句话是套用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名言:fail again, fail better——再次失败,失败得更漂亮点。
感谢此书的编辑何璟女士,她为这本书跟我一起经历那些阴郁黯淡的日子;感谢那些给了我力量和支持我的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为这本书带给我的命运,我感谢每一个朋友。再次感谢周实先生推荐和薛原先生促成这本书的出版,感谢读者的热情鼓励,让我们在这个不那么浪漫的世界里,假装浪漫地生活着,无所畏惧地生活!
2015年11月23日
写于厂房,美国亚特兰大
沈睿: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硕士;“妇女研究”研究生证书,现任美国墨好思学院(Morehouse College)教授,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居住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买书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