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经历  赏识乃驿站
                                             文/张建新
 
http://s6/bmiddle/5fb73e23tab9b7cb3c175&690 赏识乃驿站"  TITLE="【原创】挫折是经历  赏识乃驿站" />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比较严厉的,“严师出高徒”理念不容置疑;而今,赏识教育的推出,让国人看到了“教育的春天”,被家长、老师捧为“万能”,一时间,“你真乖”“你真棒”等赞美词铺天盖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为了家庭教育、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赏识的孩子出现了“不适应症”:不少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分辨能力,形成过分依赖“表扬”的性格,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难以承受,做出一点点成绩就要求表扬,从而使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差距拉大,导致悲观、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终归要长大成人,终归要走向社会。人生之路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宋人辛弃疾曾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些站在领奖台上被鲜花簇拥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是经历了“漫长磨练”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缺的。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正如: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前一段时间热播的《中国地》电视连续剧中,老嘎对他的两个儿子非常严厉,至始至终没有听到一句表扬的话,在这种家长独裁制的环境中,两个儿子却一直在暗暗蓄积自己的能量——抱着“一定要打败父亲”的坚定信念,等待证明自己长大的那一刻,可想而知,这种力量一定是无穷的。
   
因此,家长、老师应该利用生活中每一个机会让孩子去尝试解决困难,帮助孩子正视问题,鼓起勇气战胜挫折,积累解决困难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才可能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当孩子经过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http://s15/bmiddle/5fb73e23tab9b7f74052e&690 赏识乃驿站"  TITLE="【原创】挫折是经历  赏识乃驿站" />
    周弘,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这不能说不是成功。
   
但是,我在研究中发现,周弘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没有放弃对“弱”者的培养,就在于他的“对症下药”,就在于他的坚持不懈。他的女儿属于双耳全聋的“弱势群体”,周婷婷取得成绩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常人数倍甚至于数十倍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去表扬显然不合乎常理,弱势群体与生俱来的自卑需要呵护,需要鼓励,需要持之以恒的帮助。
   
不容置疑,中国这么多年一直缺赏识教育。因为,我们谈到的都是面对绝大多数“健康人群”的教育,忽视了“弱势群体”。对这些健全、自信的孩子教育自然多了一些严厉,这也是正常的。
 
http://s1/bmiddle/5fb73e23tab9b81fcf2b0&690 赏识乃驿站"  TITLE="【原创】挫折是经历  赏识乃驿站" />
 
   
不管怎么说,孩子成才需要的是“适合教育”。不管是成功的“虎妈”,还是“兔妈”的成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因素,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地域背景、文化氛围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孩子都需要极具个性的教育,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是没有道理的。
   
比如,有的孩子生来就胆小、懦弱,就需要帮助他、鼓励他树立自信;如果是一个比较外向,好动的孩子不妨严厉一些;对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的就要狠抓习惯的培养,从细节抓起。总之,每个教师、家长都应该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研究孩子,在挫折教育、赏识教育中找到最佳结合点,相信,这才是希望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行为规范,
                     
思维自由,
                     
挫折有量,
                     
赏识有度,
                      左右勿极,
                     
成功在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