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评价不可“像雾又像风”
                                     
文/张建新
http://s9/bmiddle/5fb73e23ta82c51548058&690
    
曾几何时,在教育界掀起了“保护孩子隐私”、“赏识教育”浪潮,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于是乎,课堂上出现了不少的“棒、你真棒”的激励言辞,考试评价上出现了“A、B、C等级制”,生怕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生怕别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成绩。
   
当时觉得是有一些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自信心非常重要的。因此,激励、赏识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必要的。
 
http://s3/bmiddle/5fb73e23ta82c53ccb752&690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难以理解: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带上红领巾(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象征”);课堂上的回答不管精彩否,都给予“你真棒”评价…… 
    可想而知,这样“是是而非”的评价,首先是对“承认每个学生存在差异”的否定,带来直接后果一定是“自我认知能力”出现偏差,学生盲目的自信、盲目的乐观,带来盲目的人生目标等等,造成的不良后果非常严重的。是地道的“掩耳盗铃”,逃避现实。
 
http://s6/bmiddle/5fb73e23ta82c55355805&690
 
    我认为,让孩子认识自我不能藏着掖着。反而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让孩子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道自己是什么“料”,不要盲目地做一些不适合自己“潜能”的事倍功半的事情。
 
http://s8/bmiddle/5fb73e23ta82c56c58287&690
 
   
建议(一)每次期末“成绩”公布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劳技、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所有开课科目成绩、做好事多少、提出有价值问题多少、思考问题新颖性、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多少次、参加其他比赛成绩等等在学校尽可能多的表现(可每周在班会上确认后记录在教室后面的统计表上,按教学常规对待)。 
    
(二)评价一定要细致准确:说的那句话、写的那段文字、做的那件事情,让得到表扬的孩子和听到表扬的孩子“心知肚明”。
 
http://s7/bmiddle/5fb73e23ta82c583392d6&690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认知、行为的评价决不能“像雾又像风”,一定让孩子们从小就清晰地认识到自我,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