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
(2022-06-04 00:04:22)
标签:
县级小课题 |
分类: 专业论文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
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重视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它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将“语文学科素养”分解成若干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融合到教材中。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编者编排教材的意图,精准把握部编版语文教材,并且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
那么,什么是“语文要素”呢?“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保证落实“语文要素”,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标,用好语文要素
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一般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每个单元有两个重点训练要素。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每个课后思考练习题围绕着单元的训练要素出题,教学目标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该围绕单元导语的内容,从而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落实语文要素。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教材中的编排就是层层递进的。从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能从课文旁边的阅读提示轻松地发现第五段是围绕第一句话“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这样子学生初步知道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到三年级下册《花钟》这课,我们会发现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如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提示,自己概括出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同样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相比三年级上册,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发现并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层层递进,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学。
二、关注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