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胆忠心赵崇良

(2023-02-17 10:13:22)
标签:

老狼散文

文化

大连作家

抗美援朝

分类: 老狼散文
赤胆忠心赵崇良
赤胆忠心赵崇良
  文/梁迎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的旋律,我就会想起我姥爷赵崇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队伍中,有我姥爷的身影,断桥上留下了姥爷的脚印。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奋战,将鲜血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精神和肢体受到严重创伤,终其一生在疗养院中度过。
  一个平凡的战士,演绎了平凡人的英勇故事。
  赵崇良,1922年出生于辽宁省复县泡崖乡杨屯村油坊屯。
  赵崇良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于1950年10月16日秘密入朝,是最早入朝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军长是出名的武将吴瑞林,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军威,率部英勇作战的五次战役,让42军名声大振。这位有着“吴瘸子”称呼的军长,令敌人闻风丧胆,毛主席也曾亲口说过:“碰上我们的吴瘸子,联合国军就可能变成瘸子啰!”
  1952年11月,吴瑞林奉命率领42军奔赴广东,替新中国镇守“南大门”。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作战中,42军共歼敌2.8万余人。金日成主席曾亲自举行宴会为该军送行,回国南下路过北京时,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电影《长津湖》热播,我最大的感慨,是想到我姥爷就在援朝志愿军队伍中,我自豪地告诉我的子女们。
  我姥爷赵崇良当时是在运输连,关于他在战场上负伤的经过,他从来不说。家人也知道他脑神经有问题,都不敢问,担心他犯病。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去姥姥家很少能见到姥爷。姥姥家的人,还有我父母,总是这样告诉我,“你姥爷是英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了,住在疗养院。”
  等我长大了,我才明白这种说法,原来是对姥爷病情的掩饰,总不能说是精神病,亦或神经病吧。这是对一个普通人的尊重,对一个普通战士的尊重。这其中会有多少疼爱、割舍、敬仰、无奈啊,写到这儿,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听当年乡政府的人说,赵崇良是在第五次战役,赶赴前线保卫总部时受的伤。赵崇良驾驶汽车,往高地上运送给养,汽车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翻进大山沟里了,方向盘端插在胸膛,挫断了脊梁骨。不知昏迷了多长时间,他醒来后,挣扎着爬出驾驶室,向前方爬了十多米。在生命达到极限时,仍不忘继续向前,再次昏迷过去。部队在打扫战场,发现了赵崇良,准备埋葬时,发现他上来一口气,安排送到后方医院抢救。
  赵崇良训练刻苦,作战英勇,救护战友,被授予二等军功章,残废级别二等乙,于1953年退伍。赵崇良肢体受伤恢复了,但却被炮弹震坏了脑神经。乡政府给安排住在复县精神病医院,现今的瓦房店第四医院,后来又给安排住在瓦房店老虎屯疗养院。
  我姥爷的母亲,看着儿子健康出征,回国却全身残废,老人家痛苦煎熬,哭瞎了双眼,忧郁而终。姥爷的四个孩子,我妈妈为大,他们全是国家养到18周岁。姥爷家是五保户,门上悬挂着鲜红的“光荣军属”牌。
  姥爷住在老虎屯疗养院时,我去看望过几次。那时,他已经是两鬓染霜的老人了,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再也不见昔日的风采。
  站住!巨雷般的一声吼,至今还惊悸在我心里。有一次去姥姥家,正赶上春节,我姥姥给姥爷从精神病院接回家过年。我那时小,总闹着往家走,不知怎么激发了姥爷的情绪,爆发性地吼出“站住!”吓得我连哭都不敢。沉默片刻之后,他又说,“等你舅舅回来就送你回家!”现在想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所见姥爷的男人气概,一个不屈的灵魂。
  赵崇良,一个从朝鲜战场走出来的钢铁硬汉,余生饱受着精神创伤的折磨。于1995年去世,享年73岁。
  姥爷去世后,乡政府每到年底都来看望我姥姥,送些米面粮油,还有对联、福字、年画等春节慰问品。我现在能喜欢上收藏,跟姥姥家的年画有很大关系,小时候总是看过来,看过去;读过来,读过去。以至于我现在都特别喜欢小人书、年画,有了少量的收藏。
  在收藏界,很多人抱着“玩”的态度;也有认真的,可以说是情怀收藏;还有的为了赚钱,做成了生意。但在我这里,对小人书、年画认知的深刻,确是血的代价,生命饱受折磨的代价!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秉承文化传承的延续吧。
  我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赤胆忠心,铭记我的姥爷赵崇良。

  2023.0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