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医药杂志: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标签:
大连作家历史文化辽宁梁迎春色艺名妓生活健康 |
分类: 老狼报刊杂志获奖作品 |
家庭中医药杂志2017年第01期: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
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JTZY201701011.html
临床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就诊的患者比较多,笔者根据《玉龙经》里面的记载,”中风半身不遂,先于无病手足针,宜补不宜泻,次针其有病手足,宜泻不宜补。“进行针灸,见效非常快。因为这个治疗方法很特别,一般治疗半身不遂,就是直接在患侧进行针灸。而这里面的记载,先用补法,针灸无病的一侧,再用泻法针灸有病的一侧。最初我也是很怀疑,真的会有疗效吗,于是将之应用到临床当中,没想到效果显著。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指患者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至昏迷不省人事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可由正虚风中、阴阳失调、痰瘀化火、风火相煽所引起,属于本虚标实,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类型。中风虽然分两种类型,但一般经过救治后,神智虽已清醒,往往伴有半身不遂,说话不清楚等后遗症。如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病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均可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此病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因阳经主动,阳明又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畅通,正气旺盛,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所以说,肢体运动障碍的根源在阳,因此取手足三阳经的要穴。而这个辨病论治的原则,与《玉龙经》里面记载的针刺穴位恰恰吻合,分别是合谷、手三里、曲池、肩井、环跳、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这11个穴位。先用补法,针灸无病的一侧,无疑是促进了没有病的这一侧的气血加速运行;再用泻法针灸有病的一侧,显然是消淤清滞,这样手足三阳的经络就会进一步疏通,进而促进手足三阴经与手足三阳经的交融运行,达到平衡人体阴阳的目的。
临床验案一
胡某,男,55岁,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两年前,突感眼前发黑,左半身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立即在路边躺下,联系家人去医院急救。医院诊断为,小脑血管栓塞,住院治疗15天。出院后来我处治疗,症状为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左嘴角略向下耷拉,左侧手臂无力,不能正常上举,左腿麻木,行走可见点跛。
我嘱患者左侧位,右侧朝上,先用上述11个穴位,针刺右侧用补法;然后让患者右侧位,左侧朝上,再针刺左侧用泻法。考虑到患者左侧面部肌肉痉挛,搭配针刺太阳、颊车、地仓三穴。每天一次,一周一疗程。患者共治疗两个疗程,手臂已经能伸展自如,行走也不困难。两年后回访该患者,左臂和左腿略有麻胀感,没有其它症状,恢复正常。
临床验案二
于某,男,48岁,患有痛风,心脏病史。五年前的春天,在地里干完农活,走到家门口,在树下坐着休息,不想睡着了。半小时后醒来,发现左胳膊不会动了,左腿麻木,遂去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为小脑血管出血,住院治疗32天。出院后来我处治疗,当时的症状是左臂麻木,活动不太自如,左腿无麻木感,和右腿健侧相比,没有什么两样。
我同样嘱患者左侧位,右侧朝上,先用上述11个穴位,针刺右侧用补法;然后让患者右侧位,左侧朝上,再针刺左侧用泻法。每天一次,七天一疗程过后,患者左侧手臂已能运动自如,也无麻木感。可能是跟患者小脑出血的部位,吸收比较快,血管修复比较好有关系。再加上配合针刺治疗,恢复的也快。后来回访两次,至今未复发。
临床治验:
笔者从事针灸按摩工作17年,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患者109例,其中基本治愈者36例,疗效显著者42例,见效者19例,无效者12例。针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中经络者比中脏腑者疗效好。另治疗的最佳时间,应是发病30天以内进行治疗。显效略微或无效者,多为病程两年以上的患者。
梁迎春,针灸师、按摩师,辽宁省瓦房店市岭东街道梁迎春针灸按摩所。每周三、周六下午13:00—16:00出诊。
梁迎春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撰写医疗保健方面的文章两百多万字,刊发于《大众卫生报》《医药卫生报》《上海中医药报》《广州卫生报》《健康时报》《健康周报》《江南保健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百科报》《中国老年报》《老人报》《老年周报》《健康与素食杂志》《健康与生活杂志》《家庭中医药杂志》《老年之音杂志》《医食参考杂志》《婚育与健康杂志》《健康向导杂志》《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现代养生杂志》等报纸杂志。
前一篇:看穿《红楼梦》古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