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味儿
(2012-10-28 10:03:18)
标签:
老狼散文文化 |
分类: 老狼散文 |
带着女儿去早市买菜,在一个馒头的摊位前,被一位看上去像似退休军人摸样的老年人吸引住了,他在馒头的摊位前驻足了许久,喃喃自语道,“很难吃到有劲道又香甜的馒头了,买不到真正的馒头了。”其实他是逛遍了早市十几个馒头的摊位,才发出这样的感概。女儿问我,“咱家不也是经常吃馒头吗,真正的馒头是什么味儿?”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说来也是,我们家经常是因为工作紧张,来不及做饭,经常出去买馒头吃。不记得从何时开始,我好像吃两个馒头吃不饱,吃三四个才能饱,初以为自己饭量长了,可时间一久就发现,买的又白又大的馒头,看上去是不错,可都是外强中干,也吃不出馒头原有的滋味来。仔细一琢磨,现在确实很难买到手工揉出来的馒头,大多都是机器加工制作的,当然是没有劲道了。可要说劲道,机器的力量总比人大,手工揉出来的馒头,即使能有幸买到,也吃不出真正的馒头味儿,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网上关于白面造假的新闻屡见不鲜,有的白面在出厂前就放入了添加剂,弄得很多人心有余悸,看着雪白的白面,愣是不敢买。更有黑心的造假者,将白面加入了色素,改头换面编成了豆面和玉米面,真是防不胜防。等白面到了馒头铺子里,经常是加入了发泡剂、添白剂、滑石粉等等,这样的馒头长相确实好看,可又不得不说这是垃圾食品。不管是手工馒头还是机器加工的馒头,只要是掺了假,自然就变了味,那种入口香甜的味道怎么能寻得到呢,入心的只是一种毒药而已。
女儿尚小,自然没吃过老面馒头,也不知道真正的馒头味儿。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对馒头的印象较深,小时候能吃上一顿馒头,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那时候物资匮乏,日子过得都比较贫苦,吃的都是粗粮,高粱、玉米之类的,很难能吃上一回白面馒头,只有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才蒸馒头。我记忆犹新那时候还没有酵母,是用前一天做馒头留下的一块发好的面团,任其自由发酵,这就是原始的天然的酵母。第二天用温水将这块老面酵母稀释,再和白面调和在一起,装在一个大盆子里面盖上盖,放在热乎的炕头上,用棉被之类的东西捂上。几小时过后整个面团开始膨胀,有时都把上面的盖子顶了起来,从盆子里面溢了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加工了,揉成一个个的小团,等待下锅。
农村烧火做饭用的是大锅,在锅帘上放一块纱布,然后放上一层玻璃叶子或者玉米穗的叶子,将揉好的面团一个个摆上去,然后盖上锅盖。烧火也是一项技术活,要掌握住火候,呼呼的火苗直燃锅底,锅里噌噌地冒着热气,那香甜的馒头味啊,清醇的玻璃叶和玉米叶的味道,沁人心脾,溢满整个屋子。兄弟姐妹们,早已站在锅台面前了,恨不得早点掀起锅盖,吃一个过过瘾。待馒头熟了的时候,一人拿起一个,也顾不得烫,吃得唇齿生香,满屋欢笑。可这些美好都变成了回忆,就连老面馒头都很难买得到了,不是不会做,而是现代人嫌麻烦,且没有多大的效益。
我决定自己蒸馒头,妻和女儿也跟着忙的不亦乐乎,每个环节都小心翼翼,老面馒头确实好吃,香甜有劲道,又松又软,一家三口吃的其乐融融。我将馒头的做法告诉了街坊四邻,有很多人决定回家自己蒸馒头,回应的都是满脸的幸福。蒸馒头如做人,抛却虚假,才能有劲道。馒头什么味儿,其实就是有太多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