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灸治疗中风

(2012-07-04 23:17:16)
标签:

老狼百病论治

文化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针灸治疗中风


             文/梁迎春


  中风患者发病多急骤,有若暴风之急速,变证多端。中医将此病称之为中风或卒中,有“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石之中的。”之称,可见中风发病之快,危害之大。一些突发的脑部疾病,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病,均属于中风的范围。而中医辨证将中风仅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致病因素清晰明了,采用针灸对本病的治疗,更易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启闭开窍的作用。
  中风多发中年以上的患者,多因房事不节,劳累太过,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因体质肥胖,喜食油腻,湿盛生痰,痰郁生热所致。若兼有忧思过虑,恼怒喜酒等,更易诱发此病。中经络者,多属肝风内动,痰浊瘀血阻滞经络,常见肢体麻木不遂,口歪眼斜等症状。而中脏腑者,多属风阳暴升,痰夹火迫使气血上行,痰热蒙蔽心窍,属于较深病位,常见肢体瘫痪,神昏失语等脏腑症候。
  中风的患者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肢麻、疲乏、急躁等症状,发病时以半身不遂,口歪眼斜,甚则昏厥为主症。中经络者,一般分为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两部分治疗;而中脏腑者,则分为启闭开窍和回阳救逆两部分治疗,即指平肝熄风、降火豁痰或救虚脱、挽回阳气。
  治疗方法
  中经络
  半身不遂以手足三阳经为主,可加强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常选穴位: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解溪、昆仑。另根据上下肢的循行路线,上肢宜配大椎、肩外俞、下肢宜配腰阳关、风市。若肘、腕、膝、踝、手指、脚趾部位拘挛,可相应搭配曲泽、大陵、曲泉、太溪、八邪和八风。
  口眼歪斜以手足阳明、太阳经穴为主,可强筋活络,疏经导滞。常选穴位: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昆仑、养老。可轮换取迎香、颧髎、瞳子髎、下关等穴,流涎加承浆,善怒加太冲,多愁加内关。
  中脏腑
  闭证以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辅以足厥阴、足阳明经穴,以达到平肝熄风、降火豁痰、启闭开窍的作用。常选穴位: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本病要速取十二井穴放血,以接通三阴三阳经气,使阴阳协调平衡。若神志不清,则减十二井、人中,酌加百会、印堂、风市、三阴交等穴。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失语加通里、哑门,吞咽困难加照海、天突。
  脱证以任脉经穴为主,以达到从阴救阳,挽回将绝之阳气的作用。常选穴位:关元、神阙(隔姜灸)。小便不禁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虚阳或浮阳可重灸命门、气海俞、肾俞、涌泉等穴。
  特别要注意病情危重患者,不宜搬动颠簸,最好在原地救治,以免引起恶化。康复训练很重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患者,都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学习。中老年人,宜保持平和心态,生活有规律,预防中风可针灸风市、足三里等穴。


  梁迎春
  2012年7月4日23点16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