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色艺名妓文化 |
分类: 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 |
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56)真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出身长安书香门第的名妓,令无数江南名士倾倒,拜于她的石榴裙下。唐朝的大诗人们多有诗咏,唐之后的历代文人也留下了很多赞颂她的佳作,绝代的风采赢得千古芳雅之名。她就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妓女真娘。
真娘,本名胡瑞珍,出身于名门贵族。从小就显露出聪慧娇丽的个性,再加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但是擅长歌舞,且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这样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父母当然是喜欢不得了,视为掌上明珠。在十几岁时,她的名声已经响彻京城了,家中常有文人墨客往来,不但对她的技艺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她的视野。或许跟环境的渲染有关系吧,小小的真娘志向远大,她要努力向艺术更高的境界迈进。
然而,命运多绛。纯情的真娘,逐渐转为悲情,进而显现出激情。因为安史之乱,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其中就有弱小的真娘。她随父母南逃,没想到路上被官兵冲散,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流落到江浙一带。屋漏偏遭连夜雨,真娘虽有才华,但不外露,免得招惹是非。可是她长得漂亮啊,惦记她的男人多着呢,心怀不轨的大有人在。
可怜的真娘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妓院,她刚开始并不屈服,宁死也不出卖身体,怎奈妓院老鸨看管甚严,不时施展些下三流手段。时间一长,真娘也想的开了,要想逃出牢笼,必须做头牌,才有地位来说话。真娘开始强颜欢笑起来,因她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很有原则,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载,“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於钱塘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慕其华丽,竞为诗题於墓树。”真娘情浓色艳,诗赋辞章极有个性,琴吟舞唱无不占上风,很快获得江南花魁之称。
真娘洁身自好,不为荣华富贵屈服。才子文士把她比作南齐的钱塘苏小小,谁能一睹其芳颜,一观其歌舞,或能得幸与她联诗酬唱,虽日费千金万金,也视为三生有幸。因而,真娘的妓名不但在唐朝传遍四方,而且为后来历代文人所念念不忘。像《云溪友议》、《琅琊代醉编》、《平江记事》等书都有专门的篇章记叙、歌咏她的轶事和倩影。她醉心诗文艺术,放情吴中山水的个性,和李白的个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娘死于悬梁自尽,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贞洁。当时有一个很正派的富家子弟王荫祥,喜欢上了真娘,可是真娘并不答应,只因幼时曾有父母作主的婚配。其实,单从真娘的处境来看,完全可以答应王荫祥,人正派且家庭条件好,这是现代很多女孩求之不得的。可是真娘所担心的是,自己出身青楼,唯恐日后不长久,最终没有答应。真娘似乎就没心动过,对王荫祥一点感觉都没有。她只想凭自己的实力迈出青楼,在骨子里对封建体制充满痛恨,把女子当做淫乐的工具来看待,哪还有什么快乐和爱情可言?无奈王荫祥买通老鸨,步步紧逼,真娘最终选择悬梁自尽。王荫祥悔之晚矣,将真娘埋葬于苏州的虎丘剑池西侧,与绝代佳人西施同传芳名。江南江北的名士来到虎丘,吊过西施之后,必然对墓凭吊真娘。自唐以来,许多骚人墨客在她墓旁的树上题诗相吊,代代相传,满坡都是悼真娘之诗。
白居易的《真娘墓诗钞》,“真娘墓,虎丘道。不认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刘禹锡的《和乐天题真娘墓》,“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褥绣带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题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姣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李商隐的《和人题真娘墓》,“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罥树断丝悲舞席,出云清梵想歌筳。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实笑钱。一自香魂拈不得,只应江上独婵娟。”
唐朝诗人们的笔下,对真娘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意在从多角度反映在封建社会压迫下妇女们的不幸遭遇,世间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为什么总是难以久存呢。或许就是诗人的情怀,成就了虎丘花茶的闻名,传说茉莉花原并没有香味,只因真娘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从此茉莉花就带有了香味。难怪很多男人都喜欢喝茉莉花茶,回味久长值得深思,如真娘般耐品的女人确实不多。
香魂真娘墓保存完好,堪称奇迹。我想,这不但跟历代文人赠诗有关,还有世人对绝代红颜怜香惜玉的原因吧。(未完待续)
梁迎春
2012年4月16日21点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