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时才无鸣笛声

(2012-04-05 15:04:32)
标签:

老狼杂文

文化

分类: 老狼杂文

  
 

            何时才无鸣笛声


            文/梁迎春


  在这个交通工具迅速快捷发展的时代,不断推陈出的商务车和私家车以及其它车辆,如洪水猛兽般铺天盖地覆盖着全国上下各条路线,占据着城市乡村一方领域,致使各种车辆发出的各种噪音,如发动机的轰鸣声、轮胎与地面的磨擦音和汽车喇叭的鸣叫,严重触犯了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也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笔者居住在辽南小镇,小区下面的停车位早已用尽,乱停的车辆逐渐增多,妨碍通行喇叭鸣叫连绵不断。经常是里面的车出不来,外面的车又进不去,彼此鸣喇叭都希望对方让一让。尤其是黎明时分,上早班的车辆出不去,那可是真着急啊,一边按喇叭,一边在喊,“这是谁的车呀。”在影响居民休息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有几辆车出现了车身被划,轮胎被放气的现象,不知道是被吵的睡不着的人干的好事,还是曾经不让路的车主干的好事。总之,鸣笛声已经带来了不和谐的潜在因素,如果不立法控制禁鸣,恐怕会愈演愈烈。
  2011年8月份,洪运公司的0A办公系统公告栏发出禁鸣通知:为了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自通知之日起,凡有车单位的车辆在院内(西站、北站、东站)禁止鸣笛,违者每发现一次处罚50元;请各有车单位迅速传达落实,各车站要安排专人负责督查落实,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虽然这一治理噪音的方案的推出,在公司里引起哗然,反响不一,有赞同声也有反对声,但最终还是赞声一片。
  我们暂不说这套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单从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上,高瞻远瞩,心系民众的这一大胆举措,就值得全国各地的汽车行业向此借鉴学习。期间,赞同声认为这是公司为公众环境保护做了件好事,也增强了公司职工的环保意识;反对声则认为,开车鸣笛已习惯成自然,让司机们开车不鸣笛需要一段过程去适应。再者,司机们的素质也各有千秋。即便“张三”禁鸣,也防备不了“李四”鸣笛,这样一来禁鸣将会成为一种虚设措施。
  时下,虽有城市制定禁鸣笛法规,可无法取证是阻碍“禁鸣”实施的一大瓶颈。针对“禁鸣”城市交通法规,一些相关的处理规定是,如果有司机违法,将处以50元的罚款。处罚的不通不痒,物价飞涨,谁还会拿50元做文章。而且需要司机的配合,有诚信的司机可以做到规定场所不鸣笛,不讲诚信的就不配合了,禁鸣光靠处罚是远远不够的。
  见于上述弊端,车辆生产商或相关联的产业链最好提高工艺,就像车里置有安全气囊,出租车里置有计价器,避免超速行驶,安有导航仪等。若也能安置上证明司机鸣笛的装置。使禁鸣真正有法可依,有证可查。面对错综复杂的实施方案,确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但无论怎样实行都要从一而终,不能半途而废,在鉴人度己中,将禁鸣推向公德意识范畴中,让禁鸣的环保理念驻足在每个人心间。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中,让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祥和、安宁、颐养的生存环境,何乐而不为?
  照此下去,相信假以时日,城市禁鸣必会像环境保护法那样,被纳入议事日程中,成为公认的法规条文,逐渐在全国各地普及并实施。


  梁迎春
  2012年4月5日15点0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