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慢性肾炎
(2012-01-21 14:59:56)
标签:
医疗保健健康 |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
慢性肾炎属于水肿、虚劳、腰痛的范畴,其主症是水肿,而水肿又有久、暂、轻重之转化,可因外感反复发作。常表现为贫血、高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到尿毒症。这几年病发率有所升高,慢性转为急性的也较多,中药方剂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慢性肾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水肿的辩证。水肿的发病机制是脾、肺、肾三脏虚,所致功能失调,但主要责之在脾肾,以肾为主。有水肿按水肿治,水肿消退或无水肿,经检查血尿肾功能均异常者,可根据其症状,按虚劳及肾虚腰痛辨证论治。对一般水肿用发汗利小便之法,若高度水肿,二便不利,腹水严重,水气上迫胸肺,喘满咳嗽,呼吸困难,阴囊肿大,病势急迫者,可暂用攻下法治标以缓急。病势缓解之后,不可久用攻下之法,以免伤正气。对无水肿患者则需治本,用补脾温肾法扶正以祛邪。
临床中以脾肾阳虚型为多见,治法应补脾温肾,通阳利水,常用方剂为济生肾气汤。如果有阳痿腰痛患者,应考虑命门火衰,用景岳右归饮加淫羊藿、仙茅治之。本病多因肾阴虚,阳气久虚损及与阴所致。长期服用激素也可产生负作用,导致肾失封藏,脾虚不摄,尿中蛋白大量流失。阴虚则火动上炎,治疗当以滋阴补肾,壮水制火,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如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者可用杞菊地黄汤加牛膝。如若外感导致的慢性肾炎发作,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者连翘五菱汤。
慢性肾炎的晚期,由于脾肾久衰,气血亏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出现气虚血弱而淤,滞因浊阴不降而致的血瘀浊滞型病症。治宜理气行血,活淤化滞,可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芪、党参、丹参、陈皮,有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淤化浊消之效。治疗慢性肾炎,必须标本兼顾,扶正而祛邪,守方辨证加减,诸症才能消失治愈。
梁迎春
2012年1月8日23点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