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老狼
作家老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389
  • 关注人气:39,6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心中的桃花源

(2011-11-25 06:23:25)
标签:

走近鲁迅

文化

分类: 走近鲁迅

         鲁迅心中的桃花源



 

走近鲁迅(47)

 


                 鲁迅心中的桃花源


                    文/梁迎春


  陶渊明的田园风格诗不少人喜欢,描绘的桃花源也让人向往。文坛泰斗鲁迅先生,被称之为战士,我常常在想,鲁迅心中是否也有一处桃花源,他眼中的陶渊明又是什么样子呢?
  鲁迅在《隐士》中写道: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倘不然,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屦,又那有吸烟品茗,吟诗作文的闲暇?陶渊明先生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一名“田园诗人”,……然而他有奴子。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要不然,他老人家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早已在东篱旁边饿死了。而鲁迅在另一篇题为《隐士》中说,陶渊明的“闲情逸志”,是大有乾坤的!鲁迅的这番抛砖引玉为哪般呢?他心中的桃花源和陶渊明有什么区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童年印记,他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家乡,心中对质朴的农村风格充满了向往。鲁迅写《隐士》的时候已经很有名气了,从辞掉教育部官员的职位,到北大女师任教员,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转型,已经放下仕途之路了。陶渊明可以辞官归里,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其实不也是在隐居吗,经常进出内山书店,寄希望于新青年,靠着微薄的稿费生活。百草园就是鲁迅心中的桃花源,只是他站在了文学阵地的前沿,不是不想做隐士,只是身不由己!
  1935年,朱光潜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文中说:“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不同意这种看法,批评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精卫衔草木,将以填苍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他并未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正是一个。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笔者很赞成鲁迅先生的看法,陶渊明的人是做隐士了,但是他的诗没有做到真正的“隐”,“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陶渊明的诗道出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却没有指出一条明路!鲁迅何尝不是向往美好生活啊?他是青年的良师益友,做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先生在《“碰壁”之后》杂文中说:“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哪里还有许多闲情逸志来著书?以至于‘饥来驱我去’的陶征士(渊明),其时或者偏已有些酒意了!”鲁迅也喜欢喝酒,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鲁迅也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句。他在《春末闲谈》中说,陶潜先生有诗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了。
  鲁迅的隐喻可见一斑,他实际上是在尊重陶渊明,桃花源等于天下太平,这就是鲁迅的愿望!

 


  梁迎春
  2011年11月25日06点27分。欢迎来到医疗保健百科唐朝历史百科交流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