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家寺院罔极寺

标签:
人文历史古迹观游随拍旅游 |

途经大东门(长乐门)外,遂走进距离其仅500米远的罔极寺。这是第二次来了。
古老的罔极寺坐落在东门之外东北方的炮房街路北。其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是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所建的皇家寺院。寺名取自《诗经·小雅·蓼莪》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以表孝意。
历史上的罔极寺“穷极华丽,为京都之名寺”,与大慈恩寺、荐福寺并称为唐长安三大皇家寺院。
千年古刹罔极寺盛唐时处在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为唐皇城内皇室宫廷朝礼之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寺内设圣容院,安置其真容画像,供万民朝礼。寺内存有尉迟一僧、吴道子、周昉、董谔、杨廷光等著名画家之作。唐代“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在唐武则天、中宗、睿宗和玄宗时的著名宰相姚崇(毛泽东在《新唐书》124卷“姚崇传”的天头留下了“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10字批注)常常寄寓寺内;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圆寂后在此寺停葬。
大唐皇家寺院罔极寺在唐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命拆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进行了扩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改罔极寺为“兴唐寺”;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庆会盟”的结盟仪式在兴唐寺内举行,唐王朝与吐番立碑修盟。长庆会盟碑现完好地保留在拉萨大昭寺内。
罔极寺属中 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唐净土宗大德、慈愍流派创始人慧日三藏印度留学十八载之后即被玄宗迎请主持罔极寺。其弟子承远、再传弟子法照被尊奉为净土宗三祖、四祖。
罔极寺在明初重修时,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南移于唐安兴坊内。明正统八年(1443年),住持蒲桂中兴罔极,修葺一新,正式恢复罔极寺名。乾隆年间,罔极寺被分为南院、北院;南院即今罔极寺,北院即毗邻的洪福寺(1996年西安市电炉厂拆毁原山门三间,大雄宝殿五间及厢房共计占地七亩余,改建成自由市场。1998年被西北电管 局征用,建成二幢高层家属楼)。
罔极寺现为尼寺,古建筑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山门等。现寺门外左右两侧一对貔貅为唐代石雕原物。1900年慈禧皇太后来西安避难,亲写一笔“虎”字赐予寺内主持。1935年,国民政府将罔极寺改为十方尼僧丛林并立有碑碣。
1954年,罔极寺尚有土地68亩,遗存有山门、金刚殿、大雄殿、睡佛殿、僧寮、塔院(有历代高僧塔十余座)、放生池等。“文革”中,罔极寺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寺庙被多家单位、居民侵占,唐宋间的石刻睡佛被毁,慈禧太后赐与住持的一笔虎真迹及大量经书文物也都不翼而飞。
罔极寺院旁原有宏伟古朴塔林一处,是埋葬罔极寺历朝历代高僧大师的墓地。高僧的圆寂塔修筑得十分恢宏,高有10数米。塔林以白石料为主,均为喇嘛白塔,这与史上“长庆会盟”有关。白塔修筑在不同的朝代年代,具有了百塔百面的特点,集喇嘛塔之大成,也凸显着皇家寺院的风范。塔林在寺院的东边,西边有一些空地。解放初,豫、冀、鲁等省的外来人在西边空地搭了一些矮房住了下来,成为这里的居民,从而形成了庙子巷。1958年大炼钢铁,在塔林空地上修了一座“土炼钢炉”。 塔林逐渐被瓜分侵占,私搭乱建之风把空地乃至塔林完全圈围分割掉了,千年塔林由此荡然无存,成了一片杂乱无章的棚户区。2007年9月,棚户区改造,塔林彻底消失终结了。罔极寺及其塔林成了历史上的记载,成为无以挽回的历史悲哀!
现罔极寺占地仅九亩多,1983公布为西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天王
民间又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名多罗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乐神;南方增长天,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盔甲,手握宝剑,护法神;西方广目天,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盔甲,手持蜃,传法神;北方多闻天,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盔甲,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降魔施财之神。据印度佛教传说,在须弥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护一方天下,故称四大天王。在中国古代,四大天王还有“风调雨顺”的含义——持剑者风(锋)也;持琵琶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蜃者顺也。
p2
p3
p4
p5
↓幽静的寺院
站在这里,仅能透过尘封的历史,去追抚其曾经的辉煌。
p6
↓大雄宝殿
p7
p8
↓高楼已将寺院重重围住
p9
p10
p11
↓寺门外左右两侧一对貔貅,据说为唐代石雕原物。
p12
↓院落矗立的碑石
p13
p14
↓院落一角饲养者孔雀
p15
↓东门里正在维修的东岳庙
p16
相关博文链接:
《晚霞映雁塔》
《雁塔飞雪》
《雪飘雁塔北广场》
《西安天坛》
《夏日的兴庆宫公园》
《晨曦中的开元广场》
《游香积寺》
《游香积寺(续)》
《隋唐慈善寺石窟》
《旱莲花开广仁寺》
《广仁寺(上)》
《广仁寺(下)》
《西五台——云居寺》
《卧龙禅寺》
《千年古刹草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