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奇观“柏抱桑”

标签:
旅游 |



↑最神奇的是大成殿前东侧这棵古柏,在树干里面生长着一棵粗大的桑树,枝繁叶茂,令人叹为观止。古柏树干搂抱着桑树干,树干之上树冠遮天蔽日,树冠由柏枝桑叶形成,各具风骚,别具风采,校园的老师告诉我这叫“柏抱桑”。我不由得为之称奇,环绕着“柏抱桑”观赏不已,端起相机左拍右照。细细看去,生长着的桑树,已经涨开了古柏的树干,古柏张裂看来,四下环抱起桑树树干。
↓有说,“柏抱桑”为唐代所植,其主干中是自生的桑树。于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p4
p5
↓灵台职业中专
一大早,再次来到这所学校,灵台文庙及古柏处在校园内。想拍摄下晴日里的“柏抱桑”等古柏和文庙,再感受灵台的文化历史。
p6
↓学校正在教学楼前开全校师生大会
会场鸦雀无声,只有高音喇叭传来的声音在说,有的同学把家长辛辛苦苦给他们的学资买烟抽,在校园男生厕所发现了烟头,这何以对得起生你养你的父母?并告诫这些同学如若再有发现,将按校规严肃处理!
p7
p8
↓文庙古柏就在灵台职业中专校园的东面,处在荆山南麓。
p9
↓苍劲的古柏,处在大成殿前院,共有五棵古柏。大约栽植于清朝顺治年间,树龄在350年以上,最大的树根径达2米以上,主干高达10米以上。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文庙大成殿 横排7间,进深5间,檐角四挑,斗拱相架。
据灵台职专郑平先生在《灵台文庙历史溯源》一文介绍说,灵台文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其故址在隐形山南麓。洪武时知县孔闻道主持修建了明伦堂、敬一亭、博文斋、约礼斋;天启时知县李文蛟重修学宫庙舍,颇称完备。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因战乱兵燹水患,知县敖宏贞于土堡(今荆山)半山腰筑城另建县署,文庙也随县城迁建于荆山南坡(今灵台县职业中专所在地)。
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出身的福建龙溪人黄居中莅任灵台知县,翌年,即率地方土绅捐资葺修扩建文庙,筑教谕宅、训导宅,栽植柏树,以崇修儒术,为地方奠教化之基。
民国十年十月(公元1921年),因驻军失火,屋舍被焚,仅存数瓦数椽暨琉璃古柏而已。次年,县长熊远猷及继任县长王棣先后主持重修,南向筑殿,宽七间,深五间,科象密攒,斗拱回廊,上供至圣先师牌位,旁奉七十二贤,殿下筑东西两庑及庙寝数十间,相互映衬,气宇轩昂。
大成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曝雨淋,濒于坍塌。“文革”时破“四旧”,孔子及七十二贤牌位,尽数被毁。1991年灵台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于9月动工维修。
p17
p18
p19
p20
↓在大成殿前用心读书的学生
p21
p22
↓东南面这棵古柏跟前也生长着一棵桑树,一位女老师掐着桑叶,我与她寒暄,她说揪几片桑叶用来喂蚕。还说,“柏抱桑”才是古老而有历史的。
p23
p24
相关文图链接:
《古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