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川:地方政府何以不怕审计署递“雷”?
(2013-06-14 07:31:36)
标签:
财经 |
地方政府何以不怕审计署递“雷”?
看来分辨地方行政长官排雷的本领,还得分人而已。有些人肯定觉得自己是在干大事,硬说所有的人都是虱子多了不怕咬,或者破罐子破摔,逞一时之能,很多人一定感觉冤枉。但就在第一财经报说,地方政府的一把手们被媒体包围、不可回避地谈论起地方债务来时,他们通常会微笑着告诉那些记者:“举债才能发展。”接着补充一句,“我们的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时,对于国家审计署冷不丁递来的那雷:“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国家审计署对共计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近期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将近4万亿元。而有多个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达到了国际警戒线”,并没见谁惊出半滴的冷汗。
换句话说,有的人可能认为,之前的举债都是前任的事,自己成为这一地域的行政长官时间并不长,许多宏伟的计划还没有施展呢!不然那位中西部某市长也就不给媒体记者算帐,并说出“拿我们重点建设的某个城市新区来说,现在那里的地卖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格就是1000万一亩。你说我举债,给我五年时间,那边配套跟城区一样成熟,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令人瞠目结舌,却无言以对的话了。
观察者注意到,虽然中央政府对使用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依然持谨慎态度,但各级地方政府却在积极上马大项目,从而加剧了外界对于此类投资大量浪费资本并造成债务规模膨胀的担忧。原因是外界尚不清楚,这些包括高速公路、地铁在内的各种项目最终将如何获得融资。但地方政府对大投入大项目依旧热衷。到目前为止,共有16个省和2个直辖市政府自第二季度初以来发布了公告,宣称投资项目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敦促下级政府尽一切可能加速推进未来几个月的资本项目,这些省市的经济规模大约占到GDP60%以上。
今年4月浙江省省长李强就在4月份召开的有效投资行动计划暨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大会上强调,投资尤其是有效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该省表示,未来五年将重点推进1000个以上省级重大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水利、汽车制造,带动实现全社会投资10万亿元以上。2012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总计1.7万亿元。比之晚一个月的广西区政府,也在5月份的经济研究会议报告中表示,必须要抓住机会,确保至少半数投资任务能够在上半年完成,意味着必须要推进一些重大项目,投资至少1200亿元。
地方政府是这样,从整个国家局势来看,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信贷投放量一直在增加。今年1-5月,中国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9.1万亿元,同比增长51%。不仅此,各级政府也正在想方设法为项目融资。今年4月,云南省等几个地方政府约见当地银行争取资金。云南省网站上的一则公告称,该省今年计划向铁路、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投资1668亿元左右,其中超过四分之三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这边干的轰轰烈烈,那边却国家审计署却在告急。审计署周一在官网发布通告,重点阐述了对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所持债务的审计结果,即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国家审计署对共计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近期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将近4万亿元。而有多个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达到了国际警戒线。
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审计署的这一统计报告,坊间民众并不买帐,他们认为可能比这更严重。只是它并没有引起一些带有“赌徒”心理的人的惊觉。特别是2008年后贷款潮引发坏账加剧。他们没有惊觉,国家审计署惊觉了。该署发现36个地方政府截至去年底负债总额共计3.8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加了12.9%。上一次进行的类似审计统计了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署的报告称,情况较2010年底有了一些改善,有24个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占其财政资源总量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去年底有九个省会城市的未偿债务占其财政资源的比例超过100%,其中一个省会的比例接近190%。如再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这一比例则高达220%。
从政绩观考虑,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一些人制定规划,并不是为了真正地实现什么宏伟的抱负,只是图一时的显摆。如花旗银行经济学家丁爽表所说,计划仅仅是计划,他并不认为地方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资金。是的,出于对中国2008年后贷款潮引发坏账加剧的担忧,国内的许多银行并不愿意发放贷款,给那些靠行政命令实现所谓宏伟目标,而为自己捞取政绩的人。就像国家实现“八项规定”之后,之前在饭店大笔一挥,吃完走人的人,现在一些饭店主人并不买他们帐。不付现钱,酒店的老板会很快翻脸,不管是权倾一方的处长还是局长。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接受审计署调查的15个省会城市中,有13个去年底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其财政资源的比例为20%,其中一个未指明的省会最高达到近68%。分析人士说,很多地方政府的收入近年来还不够支付工资和服务费等日常开销,更不要说还贷款了。今年初,各地城镇政府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抱怨说,它们在平衡预算方面捉襟见肘。(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