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囧”式大雾橙色预警背后都是些啥?

(2013-01-13 07:11:05)
标签:

背后

气象台

事实

所说

杂谈

“天啊,什么都看不到了。”11日早上7点,家住成都市万年场的丁先生起床发现,所在居民楼的16层完全被雾包围,看不到楼下的道路情况,只听见喇叭声四起,天空被路灯“染”成黄色。不仅成都,记者发现,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雾霾天气。(人民网1月12日)


倘若只是阅览新闻,偶尔听到一句半句的成都市民发出的“尖叫”声,或并不足为奇。但若回顾中国环保部官员于去年6月间,与美国驻华使馆发布北京空气质量报信息间的“不愉快”,现在就该轮到我们头皮发麻了。据说那起事件,两国外交部门还打起了嘴仗。当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唐纳在华盛顿表示,他不认为美国驻华使馆发布这样的数据违反了中国法律或相关国际法规,“美国并没有停止提供此项服务的计划”。他同时称,完全不反对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发布当地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却表示,中方没有兴趣公布美方空气质量数据。

“中囧”式大雾橙色预警背后都是些啥?

照实说,护短是一个方面,对公布美国方空气质量数据,有没有兴趣又是一个方面。但不管怎么说,关系到中国大多数民众的健康问题,就非同小可,马虎不得。如这次大雾天气,导致“我国多地雾霾笼罩”,中国气象部门发布“大雾橙色预警”。新京报就称,新年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预警,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副院长柴发合也说,此次污染过程十分严重,是一种极端的污染过程。“这种极端的情况,全国各地都有,不管有多少汽车、多少工业,排污染最重的前十的城市都是这样,连武汉都排在了前十,污染非常重。”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柴发合所言的“极端的污染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倒是有观察者发现,当晚,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成为《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不仅此,这条新闻的播出时长几乎占了当天整个《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新闻在展现了“我国多地雾霾笼罩”、“新闻背景——PM2.5的危害”、“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生活”、“专家解读: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之后,还特意留了个“后缀”(编后话):人人都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呼吁大家都出一把力,政府环保政策要真正硬起来,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出局,党政机关做出表率,少开公车,有车族都来响应,大家一起减少尾气排放。


想想看,连央视都在最黄金时段,如此大阵仗报道“我国多地被雾霾笼罩”问题的严重性,其严重性或早已不再是“泰囧”而是“中囧”了。现实中,往往就是这样的,有些事情,不逼到架子跟前,屎不追着腚门子,许多人始终都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如去年中美之间的“不愉快”,事实上并非只是谁对谁非问题,还有一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问题。但中国环保部官员不这么认为,连外交部也帮腔说,“外国驻华使领馆不具有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和发布相关数据的法定资质,也不具备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能力和条件。擅自监测并发布中国的环境质量数据,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有关规定,也违反了中国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中方希望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停止不负责任的行为。”


让美国人少管闲事,闭嘴容易。但事实却无法让我们闭嘴。如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副院长柴发合所说的“此次污染过程十分严重,是一种极端的污染过程”,已足以证明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非一日之寒,它累积了太多的重大隐患。它不留情面,说来就来。如今天新华网就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 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北京顶级污染)为题,称10日晚间开始笼罩京城的雾霾仍在继续,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家也表示,从污染形势预报的分析结果看,此次影响北京市的重污染过程在下周一之前不会发生明显改善。


报道称,12日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北京市气象台在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的同时,中央气象台12日6时继续发布大雾蓝色预警: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东部、苏皖中北部、浙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受全国大范围雾天影响,目前北京仍大雾弥漫,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2日白天污染物整体仍为逐渐积累趋势。虽然是周末,但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又表示。(文/梁石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