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化日美联盟是美国瓦解东盟的妙棋?

(2012-12-01 09:39:27)
标签:

联盟

法律武器

外交政策

国会

日美

军事

始作佣者美国,为一已之私,为所欲为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它不仅表现在对中国新版护照的反复上,更像是我早前断言奥巴马连任后即访问亚太,参与东亚峰会并顺道访问泰国、缅甸、柬埔寨,是为了躲开加沙地带的以色巴炮火一样,据称该国的参议院全体会议29日决定,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加入补充条款,明确规定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日本共同社在报道此一问题是,特别强调此举意在和奥巴马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对主张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中国加以牵制。特别是提案人之一民主党参议员韦伯 发表此一声明时,还明确强调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称这将是美国“支持亚太地区重要盟国的强有力的表态”。法案经两院协商后将由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

 

然而,我们透过中东局势最近的变化,更加印证我们早前的断言,巴以冲突中的始作佣者就是美国。比如这次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29日以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立刻让美国觉得自己作为以色列的盟友,无法左右目前的局势,而如鲠在喉。

 

据观察,美国和以色列对联合国大会投票结果表示不同意,是因为它们不满意联合国首次公开表明对地区二十年来使用的调解方法感到“疲倦”。所有这些年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调解的垄断者都是是美国。以色列希望通过美国来和阿拉伯国家打交道,或者“单对单”。美国在这里也是以“总裁判”自居。美国认为联合国的介入是对它的垄断的不可容忍的侵犯。故而,去年巴勒斯坦就成功地加入了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结果美国立即终止了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费。同样,就在28日参议员哈奇向国会提出,如果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地位的决议的话,美国应当终止给联大提供经费。

 

那么,美国为何如此袒护以色列,它最终会得到什么呢?

 

据国际在线援引美参议员格拉汉姆的话称,美国担心巴勒斯坦可以利用其新的国际地位争取加入国际刑事法庭,并利用法律武器来对付以色列。美国和以色列担心巴勒斯坦有可能迫使国际刑事法庭对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的所作所为展开调查;另一位同哈马斯高层保持密切联系的美国作家马克佩里也表示,美国政府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不能一味地持反对态度,其结果只能是成为一小撮集团中的一员。他鼓励美国政府应当同哈马斯发展关系,因为哈马斯不光得到了埃及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的支持,更获得了卡塔尔4亿美元的经济支持,在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率以及在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上升。乔治敦大学的副教授法兰克尔同样认为,美国政府这种短视的做法只会使自己丧失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从中东回到亚太,美国人又故伎重演,似乎永远走不出其冷战思维的套路。然而,美国的这一做法让日本的野心在不断膨胀,不但与二战后“和平国家”的形象,日渐日远,在军事战略上也在不断做着调整,甚至还有了拥有核武器的想法。据我们观察,美国如此不计后,撤开大网地在东盟内制造事端,无非是想破坏中国即以形成的经济结盟,为其推行的重返亚太及TPP计划的实现,进而巩固其主导亚太的政治阴谋。

 

从目前复杂的南海岛屿端来看,问题相当复杂。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还有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汶莱等一些东盟国家对南海部分岛屿宣示主权。排除国家尊严的因素,从战略考量,谁若真正拥有这些岛屿,就意味着控制了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全球海上运输的三分之一要经过这里。若从经济利益考量,近年来本地区国家都对南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和周边水域丰富的生物资源都在虎视眈眈。但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及《南海宣言》的确立,及中国释出“以邻为善”的外交政策,上述国家从眼下的经济利益与地区和平考量,这些国家都在保持最大可能的忍让,但这种情况却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由此他们尽量使出浑身解术,千方百计浑水摸鱼,企图扮演可能的中间调解人以及中国日益强大影响抗衡者的角色。

 

分析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于2010年7月美国首次表示愿意提供中间人服务开始。为迎合越南,在河内举行的第17届东盟地区安全问题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表态,虽然美国在领土争端上保持中立,但是华盛顿愿意维护南海航行自由并准备促使启动多边谈判。虽说美国希拉里的发言,立即遭到中国的严厉驳斥,但美国也为南海争端埋下了伏笔。

 

到了2011年6月南海岛屿争端于再次被激化,马尼拉也得到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开始同越南一道制定旨在应对“中国威胁”的统一立场。今年7月“岛屿问题”成为东盟的主要矛盾。当时在缅甸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因在岛屿纠纷问题上的立场不同东盟成立45年来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公报。柬埔寨领导人的立场被认为是公报流产的主要原因,它虽然不是冲突方,但同中国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

 

今天9月初希拉里·克林顿对亚太地区6个国家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她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表示支持该国在东盟制定南海问题统一立场方面的努力。在11月召开的东盟峰会上对中国的友善力量开始进攻。柬埔寨总理洪森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代表表示,东盟已就不把南海问题国际化达成共识。然而他的讲话遭到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正是他在此前一个月把南海改成了“西菲律宾海”)的驳斥。阿基诺三世表示,他的国家在主权问题上保留自己的意见。

 

由此,美国似乎在这场地区博弈中,为瓦解东盟的内部团结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中国不得不在东盟中努力寻求自己的支持者。但它同时,也给中国如何应该对这一局势增加了难题。固然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其在本地区的地位的提升,但由于美国对不断推波助澜及抹黑中国,天天喊“狼来了”,也增加了邻国的担忧。

 

简单地说,中国过去仅“收买”盟友的政策已无法奏效,不开辟一条新路,应该对当前的复杂局是不行了。显然,美国不同,他们正在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相互猜忌及对现实的担忧而渔翁得利,只要这些担忧存在,就会给美国新亚太政策加分,他们由此也得到更多的红利。(文/梁石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