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2亿元建“鸟巢”,官员不理会民意说有错上级会查
(2010-07-10 17:33:52)
标签:
鸟巢巨蛋山寨文化宫王安保蒲县杂谈 |
分类: 新浪文化 |
拿2亿元建“鸟巢”,官员不理会民意说有错让上级会查!
梁石川
“财政收入不到3亿,却花2亿盖个鸟巢”。近日,有网帖直指山西蒲县这个仅10万人口的偏远地方花费2亿建造了形似“鸟巢”的文化宫。
发帖人称蒲县此举劳民伤财,领导追求形象工程。昨天,蒲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化宫建设工程总指挥王安保说,实际投资是1个亿。……王安保说,前几天他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帖子,但县里不打算回应此事。(新京报7月9日)
在看这个条新闻时,笔者想到却是另外两条新闻。一条是关于江苏镇江的那个臭了的“巨蛋”。据说那个蛋,曾是镇江二十一世纪乐园最大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大卖点,它在新千年前后甚至是整个中国旅游业的一大卖点。1999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神州世纪游”活动开幕式暨新千年庆典,主会场设在北京,镇江二十一世纪乐园便是全国10个分会场之一。通过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转播后,光彩夺目的镇江“世纪巨蛋”一夜走红。
资料显示,镇江“巨蛋”高48米,最大直径38米,与地面倾斜达23.5度,通透的“蛋壳”嵌着一个直径28米的“蛋黄”。这个417吨的庞然大物里面没有一根支柱和横梁,全凭自身牵引力达到平衡支撑。
有媒体曾经这样报道镇江“巨蛋”的当年首次亮灯:遍布全身的6971盏航空灯,将巨蛋“照耀得金光闪烁,美妙绝伦,蛋壳上的‘外星文字’清晰可见。”“巨蛋”很快就成为镇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一时间来目睹“巨蛋”迷人风采的人络绎不绝。
可是好景不长,2000年上半年,“世纪巨蛋”掩盖下的“世纪诈骗”案被揭露,“巨蛋”变成了“臭蛋”。变成“臭蛋”的原因,是被一个台北凯子给调走了1000万人民币,镇江为此还损失了4000多万元的建设费。后来随着那个跑到大陆骗钱的小子,被判了无期徒刑,巨蛋的命运也就此了结,被拆除了。
另一条新闻是内蒙古清水河县的“造城运动”。原因是县长、书记信了一位上级领导的话,决定建一座新城。早前,笔者写过一篇博文《“马屁精”花60亿盖出一城“烂尾楼”,伤了谁的心?》。当时,笔者就一个感觉,一个年收入仅有几千万的小县城,一下子就拿出了60亿元人民币,非法去造新城,这完全是天方夜谭。据说,清水河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山区,年财政收入只有两、三千万元。2000年至2002年间,有上级官员到清水河县考察时,提出在该县王贵窑乡建新区的设想。这下,可忙坏了这个县的县长书记,立刻拿着“鸡毛当命箭”,准备用60亿元来造城。中国青年报报道说,仅建设利息就需要一个亿,就算全县老百姓不吃不喝,需要四年才能还清这笔利息。
这两条新闻,前者“造蛋”,后者是“造城”。前者的谐音不是“造蛋”应该为“操蛋”。操蛋与扯淡,意思相近,都是不着边际地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而“造城”却不同,应该像架桥铺路一样,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可是清河县的县领导,没有考虑这一层,最终,把“造城”也演变了“扯蛋(淡)。最终,扯蛋(淡)人一拍屁股走人升官了,留清水河老百姓的是一城没有土地使用证的烂尾楼。
与前面的两条新闻不同,山西省蒲县要建设一个山寨版的“鸟巢”。据说这个县的人口是10万多人,县城人口仅有3万人。被爆料者称,蒲县2009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万多元,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起,为此,该县还向地方的煤炭企业借了8000万元来发工资。
现在县上要拿出2个亿建一座“山寨鸟巢”。引起居民的满在网上发帖子,反映此事。该县人大主王安保对前来采访的记者称,他们投资是一个1个亿,修的不是鸟巢,是像一片森林的文化宫。他说,“我们的创意从整体上看是文化宫像一片森林”,意在体现蒲县的生态和谐、环保发展,至于认为是“山寨鸟巢”的那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
那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笔者不知道王安保说这句话的内涵,过去也不知道在中国的版图还有个蒲县。如果不是媒体报出个全国都有些名气的煤耗子郝鹏俊,恐怕笔者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县城的存在。这个郝鹏俊很了不得,原是该县的煤炭局长。这小子有钱的很,在北京、海南等地有房产35处,家财数亿。
因为郝鹏俊笔者知道了蒲县,又因为他们要修一个“山寨鸟巢”,让笔者再次关注这里,缘分呐!只不过,笔者觉得郝鹏俊有些晦气,给县城带来的名气有点臭,全国的网友都在骂,都有些让蒲县人民都跟着抬不起头来了。
据发帖子举报该县修建““山寨鸟巢”的网友称,要建造的文化宫将要花掉这个县财政累计的一半,不过,县人大主任王安保却说那不实,是一个亿。据传,该县2007年还不能按时发放公务员工资,县府为此,还向当地煤炭企业借过8000万元用于发工资。
对于此说法,王安保称“这些事都不要多说了。如果有问题,上级会来查我们的。事实是什么样子,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王安保说的干脆利落,头头是道,像受了某种委屈一样。
有记者在采访王安保主任时提及记者发帖子的事,王安保回答:“前几天他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帖子,但县里不打算回应此事。”、“如果有问题,上级会来查我们的,县里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牵扯精力:事实是什么样子,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网友“莫名夏风”在网路留言时称,王安保的回答让人“茅塞顿开”,即蒲县的山寨“鸟巢”到底有没有问题,公众说了不算,质疑也没有用,真正能够左右山寨“鸟巢”命运的只有“上级”。“有问题上级会查”就像是一道横亘在公众监督面前的官僚门槛,任由公众质疑得沸反盈天,那些“只认上级”的被监督者依然可以两耳不闻“世”外事,我行我素。要说,当白宫式建筑在国内遍地开花,山寨一下“鸟巢”当然算不得什么。不过,公众的关注点显然不止于此,而在于一个财政收入不到3亿,人口才10万的小县,哪有2亿元的财力盖这样的奢华建筑?
况且,这个建筑一旦落成,若真能“实”如其名,用作社会文化公益服务,恐怕仍是十分困难。身处大都市的“鸟巢”尚且力图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生存困境,正挖空心思积极探索商业回报路径,以平衡庞大支出。相比之下,蒲县的山寨“鸟巢”,届时是直接给本就困难的财政背上一个新的沉重包袱呢,还是有什么常人难以想到的回报绝招,用以破解庞大的建设投资和后续的高昂维护费用?
公众的关注与网络的质疑,本身是参与公共事务的有益行为。尽管网络监督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但从近年来的重要网络事件来看,正是公众的积极参与,促进公共事件的妥善解决,而网络也越发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通道。正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对网络“民意”予以高度重视,或制订回应机制,及时回复网民质疑;或建立沟通渠道,积极听取网民意见建议;或明确专人,限定时间,大力提高网上工作能力,但山西蒲县的领导们却把监督权单给了上级,独独忘了公众监督。
虽不能武断蒲县的山寨“鸟巢”工程里一定有什么腐败猫腻,但公众有权知晓当地如何破解庞大的建设投资,以及后续昂贵维护费用等问题。一句“有问题上级会查”,不仅置公众知情权于不顾,更是轻蔑公众监督的不经意流露。窃以为,眼下摆在蒲县面前的当是,一方面就网友质疑问题尽快作出公开说明,另一方面大力疏通公众监督的障碍,比如让那些无视公众监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正如网友“夏日莫风”所言,笔者以为,从镇江“巨蛋”变“臭蛋”的劳民伤财,到清水河县花60亿建出一城烂尾楼的难以收场,无处不显现出官员“绝对权力”后面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危害之大。上级一句话,让清水河60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如果,当初在那位上级领导提出建造新城的设想后,该县的县长、书记能够在决策形成前,去争取一下民意基础,对这一决策搞一些民间的调查研究,或许就不会出现今天一城烂尾楼的败落局面。
现在,蒲县在建文化宫,受到了民众的质疑,网友通过网路来表达自己的声间,像王安保所说“各种反对此事的帖子,铺天盖地”,既是人大主任,又是工程总指挥王安保却说出不愿意回应此事的话,确实让人心寒。二个亿的建筑,在小小的蒲县城是如何庞大的工程。这岂是人大主任王安保一句“县里不打算回应此事”就能算数的?
对此,笔者直言,拿出县财政大多半资积累,去修建一个“文化宫”,被当地群众称为“山寨鸟巢”,这工程到底有多少民意基础,笔者不敢断言。笔者需要提醒的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应该“吃饭穿衣量家当。”,千万不可冒进行事,让自己患上“形象工程冲动症”,干一些作秀浮夸、沽名钓誉,甚至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