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国乞丐第一村”摘掉头上的“污帽”

标签:
乞丐媒体记者村民李尕小寨村 |
分类: 言论原创 |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香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近年来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善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立志要洗刷“中国第一乞丐村”的坏名声。村子里的墙上到处都写着“别跪了,站起来”的标语,提醒村民要有志气,从事正当职业谋生。
报道说,29年前一个阴冷的冬天,小寨村的李尕猴带着7岁的儿子流浪成都街头。李尕猴抱着二胡,反复拉着从电视上学来的几首曲子,儿子则伸出冻红的小手,向行人乞讨。这是一个缩影。有媒体拼接出一幅图景,称这个村庄八成至九成的农民像候鸟一样,在贫瘠的乡村和诸如济南、青岛、沈阳、南京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之间季节性迁徙乞讨,“夏天去北方,冬天下南方”,悠然自得。
该报称,从2001年开始,几乎每一年都有远道而来的媒体记者踏访小寨。媒体记者在小寨扎下了根,外界对于小寨的关注热度一直未能削减。2009年再次迎来小高峰。这一年,离小寨千里之外的济南市承办“大运会”赛事。一项针对流浪乞丐问题的专项治理由此展开,包括来自岷县的乞丐们被遣返回乡。
中寨镇民政站站长杨维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岷县民政局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材料显示:由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贫富差距较大,加之讨要比打工来钱快、不费力,致使一些群众产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走上讨要的道路。久而久之,使个别群众的致富观念发生了扭曲,把外出讨要当成了脱贫致富的一种途径。更有甚者,抓住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利用妇女孩子行乞讨要。传言说,当地有人乞讨讨出50多万元的财富神话。甚至有媒体披露,“租孩子”乞讨在当地已成为一种产业……
村里有人向记者叫屈,称那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可是,无风不起浪,就是那位向记者叫屈的人,也讨过饭。这样以来,小寨村留给媒体记者一些遐想,就毫不奇怪了。该记者感叹道,小寨村很像曾经被妖魔化的河南人一样,要想洗掉这个污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做为一个理性的记录者,理性地看到了小寨村的变化和当地政府做出的努力,面对卑微的生命,心存悲悯,不会以猎奇者的心理去摧毁这个乡村的秩序。
不过,笔者以为,小寨村有人站出来“辟谣”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并非是一件光彩的事,只有小寨村人人心里产生了自卑感。认识到劳动是最美丽的,只有靠劳动,创造出的果实,是最实在的。摘掉头上的污帽,堂堂正正去做一个劳动者。(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