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阑珊里的泰山

(2009-12-03 10:26:49)
标签:

仙家

泰山迎客松

墨宝

文人墨客

孔丘

旅游

分类: 故乡散文

阑珊里的泰山

▓ 梁石川

 

阑珊里的泰山

泰山美景

 

黄昏来临之前,天色还没有暗淡。从家里出来,一扬头就是泰山。街路上行人如织,那道如血的夕阳染红了半个畔河,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渡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边。一群飞燕,盘旋在城市的天空,白色的信鹆,如炊烟一般放飞了。那时,河岸两侧的翠柳,绿的耀眼,清澈的溪流自山上而来,唱着叮咚的赞歌。

蒿里山也叫英雄山。战火早年洗礼过它。从灵山街口,爬上这座小山,整个泰山就尽收眼底了。就连扇子崖上采茶的女童也能看到。泰山迎客松的俊俏就更清楚了,这时,你会想到,泰山上的植被,都是好客的。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到了泰山,它们都会张开双臂迎接你。来者是客,孔丘很早前就说过。早年泰山是道教的天堂,仙家的乐园,留下七十二帝王封禅的足迹。因此,泰山的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棵生在崖岸上的灌木,都与这道家有缘;都与帝王的霸气与王道有关,都与仙家的慈善相吸。李白早年写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绝句后,文人墨客,云集泰山,留下多少千古诗篇,源源流长。远古至今,又有哪一个文人墨客,不为在泰山上留下自己的墨宝,而感到自豪呢?到了今日,泰山石刻早已经成了现在人临摹写字的一种时尚。那里是中华民族的墨宝演习场呀。当年,杜甫就叹出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概。

 

阑珊里的泰山

阑珊里的泰山

阑珊里的泰山

阑珊里的泰山

 

阑珊里的泰山

阑珊里的泰山

阑珊里的泰山

书画泰山(图片来源网络)

 

而此时,我在山下,沿龙谭路行走,街道两侧高楼林立。错落别致的现代建筑,让这座原本古香古色的小城与现代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构筑了另一种文明和谐。

夕阳像是和我开了个玩笑,在我走路的时候,它却收起最后的一条红线。这天说黑就黑了,天际边不知何时浮起了几点星星。一轮俏月被大山悄悄地托起,如水的银辉洒满了山涧,而刚才还清晰的峰峦、深谷、怪石被披上黝黑的薄纱,此时,那山就更加神秘了。街上的商贩,开始收摊了。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儿孙的搀扶下,从山上下来。这些游客来自海对岸的宝岛台湾,是念着余光中的《乡愁》一路走来的。

这位离开大陆六十载的老妇人,说着地道的山东话。她告诉我,自己的老家在泰山不远处的曲阜,是孔丘的后人。去了台湾后,一直没有回来大陆,时常念了余光中的《乡愁》,老泪纵横。两岸三通后,儿子到了大陆做生意,这才有缘再回故里来烧香。她是虔诚地一路爬上泰山的。她说,我这把老骨头了,也许是最后一次登泰山,少年时代,扎了小羊尾巴随父亲去泰山烧过香,是为了保佑他们一家人平安的。炮火不长眼。赶跑“日本鬼”后,国家又打起了内战。最终父亲所在的国军,从沈阳带领他们一家人去了台湾。上山前,儿子坚持她去坐索道,被她拒绝了。黄昏的暮年,有了一次回归故里,沿着小丫头水灵的年代,再一次登上泰山之巅,我看到老妇人脸上写着兴奋与满足,挟着幸福的影子。而此时,华灯初上,泰城的夜晚,已经是灯火通明了。

此时,伫足远跳,月下泰山完全被仙化了。点点星火,沿山而上,留在白日记忆里松柏愈加独具风姿,虬枝劲节……幻觉的美感,似乎比白天看到的更加真实,更有具体。

山下,天地广场上人渐渐的多了起来。饭后游走的当地人,天南地北的外地人,汇集到这里,12根龙柱在灯火的阑珊里,从黄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西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守真宗、清康熙到清乾隆爷儿俩,像一本本画册一样,展现出远古的神韵。婆娑的月影遮不住了冯玉祥将军的高大的身躯,墓地处有一支优雅的笛声响起。一条月溪从山涧泼下来,银闪闪的河流,占满了整个的河床,像一树梨花绣在这神秘的布锦上,广场上响起歌唱祖国的伟大旋律,义勇军进行曲,伴着欢快的乐章,让这座山城沸腾起来。

过完这个月,就是秋天了。而泰山不被之所动,披了仙家霞衣的松柏由于树木稠密,月光透不过来,恋爱的女子把头深埋进情郎宽厚的怀里,不久,就会又一对情侣,走进婚礼的殿堂。这时,河水开始喧嚣了,赤鳞鱼欢快的吹着水泡儿,花蜻蜓落下的那棵夹桃树,在一阵微风吹动下,树叶轻轻地晃了晃,广场的人群,像约好一样,开始仨俩成对的悄然离开。

回到家里,妻子还没有睡下,女儿拿着自己画的一幅泰山图,给我看,那时,我还沉醉在远处泰山的阑珊灯火里没有回过味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