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峰上下班错开了交通高峰吗?

(2010-04-15 08:32:18)
标签:

错峰举措

交通状况

管理部门

改善城市交通

北京

分类: 生活中的浪花

错峰上下班错开了交通高峰吗?              每天都可以看到的"首堵"北京的交通拥堵的景象(图片来自网络)

    4月12日(周一),为了改善北京交通拥堵的状况,北京市属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全面实施错峰(时)上下班,据说这项措施将影响到81万人的的出行习惯.

    作为一个拥有17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已经让它背上了"首堵"的名声,市民对此是怨声载道,交通状况也是不堪重负、险象环生。应该说市政府出台错峰上下班这样的举措也是为了缓解市民出行时的交通压力、保障和改善交通安全,是一项为民利民和便民的好事.

    可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12日第一天实行错峰上下班竟出现了令出行者和决策者都十分尴尬的局面.只见市区的拥堵的交通状况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交通拥堵的时间还延迟了半个小时.无论是按照以往时间习惯出门的人还是错开时间出门的人都发现交通拥堵的状况比以往更严重了,马路上堵车的时间提前了、公共交通的车厢里人也更多了,许多市民为此迟到.

    一时间,怨声四起,不少的市民认为市政府的关于错峰上下班的举措不是"错峰"而是"凑峰",这样的整治交通拥堵的举措缺乏科学的依据和严谨的调查研究,属于"拍脑袋想出来的措施".尽管交通管理部门对此进行了"主要是人们还没有习惯新的出行时间"的解释.可是,连续几天的拥堵让人们很难接受这样的解释.

    我们不知道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为了出台错峰上下班这个缓解和改善交通拥堵的举措都做了那些工作,这个决策的过程是否严谨和科学.我们只看到了这个举措实施后所带来的事与愿违的结果.

    作为一项涉及到众多人数和生活习惯的公共举措,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前需要进行严谨和细致的调查以及运用科学的分析与数字模拟进行反复的推演,以便达到减少出现混乱的局面、实现预期的缓解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依靠良好的愿望、简单的方法和事后的解释来应付复杂的交通状况和民众的质疑.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北京的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着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的管理能力和智慧.城市交通治理属于综合治理的范畴,作为管理者是否应该拓展思路、与时俱进、调动社会各方的资源与力量对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实施科学的综合治理呢?

    应该说,错峰上下班的举措实施首日出现的混乱状况给各方面提了一个醒,如果能够从中总结和学习到一些东西,那这个代价付出的还是值得的,毕竟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建立在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港女瘦身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