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至12-10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
标签:
新浪环保坎昆气候墨西哥罗绮梅文化 |
分类: 各国畅游 |
12月7号,完成了实习课期末presentation后,我花了3个小时打包,整理,8号早上7点坐上了去机场的Taxi.
http://s13/bmiddle/5fb16f39g995e41190aac&690
处处是坎昆会议的宣传
8号下午到坎昆的时候,风和日丽。华氏70几度。相比起纽约的华氏30几度,简直让我欣喜若狂。
坐上去酒店的taxi时,我兴奋得向墨西哥司机说,“这里可真热啊?”
别人不屑地说了一句“Miss, It's our winter now!”
顿时无语。
一直听说坎昆是美国穷学生party的天堂(每逢春假都有美国学生蜂拥而至,因为价钱便宜风景迷人),一到宾馆看到外面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
http://s5/bmiddle/5fb16f39g995e5bc2cc44&690
http://s9/bmiddle/5fb16f39g995e5db47628&690
虽说风景迷人,但是在坎昆的3天里面,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更别说享受了,哈哈
在坎昆期间的任务是为新浪环保发一些会议相关文章,外加采访几位专家人士。
但是... ...由于衔接时间的问题,我没有任何的入场证件。
参加联合国的会议证件跟安检是必须的,更不要是像这种人人都感兴趣的会议,上下车,换场地都是需要证件的。
更惨的是,新浪就我一个人在那儿。我还不是搞环保报道。一切都是挑战。
搜狐派出30人的观察团,其它国内媒体,要嘛就从开会第一天就到场了,要嘛就是气候议题的专家,要嘛就是至少2人的配合。
虽然我不是什么资深的媒体人,但是我觉得作位一个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其所能,这个是必备素质。
而这一次旅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http://s15/bmiddle/5fb16f39g995ea6963c7e&690
在坎昆会场的留影,好像是坎昆的卫生局场子,里面跟仓库一样。各大展厅都在里面
http://s2/bmiddle/5fb16f39g995eb3404391&690
中国代表团与NGO代表的交流会,周围全是记者,当然属中央台的机器最给力,房间例外温差至少10华氏度,连团长解振华的脸都是高原红。
当时坐在旁边的晓晨,不听的敲打着键盘,对会议进行实录。我对他简直是佩服有加。
也是从他那儿我感叹“会议开完了,稿子也发了,这才叫新闻!”
http://s9/bmiddle/5fb16f39g995ecd8a1d98&690
坎昆会议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宣布:“我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与会代表起身对会议主席及其团队致以长达2分钟的热烈掌声。当时有一位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跟一位说着中文的外国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感人时刻,你应该记录下来”。我于是兴致冲冲地追问他地身份,和看法。结果他说,“我不方便表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是谁,我是黄惠康。”原来是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
他看见我ipod,录音器,照相机都在手上,还戴着翻译机,就说,“新浪做的挺好的,尤其是设备很先进!”
http://s8/bmiddle/5fb16f39g995f3d94acd7&690
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跟某刊物3个同事打招呼,他们从头到脚的打量了我,“你就是新浪那个小姑娘吧,不错,不错。”然后再问“你是怎么进来的啊?”
http://s14/bmiddle/5fb16f39g995f1cc8c4bd&690
在高跟鞋的折磨后,我毅然决定在最后一天穿上战斗服=上身职业装+下身跑腿装。这是坎昆大会的最后表决时候,很多代表都没有进去,因为人太多了。但是俺在无牌无照的情况下弄了“一席之地”当天一直熬到凌晨三点才回宾馆。手上拿的都是我的家伙们。
我发了9篇稿子,有专访,有新闻稿,都在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这次的坎昆之行是我第一次被派到国外去报道一个会议,收益良多,在此感谢帮助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和帮我一次有一次混进场地的朋友们,还有为我这个菜鸟讲气候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同事们!
http://s13/bmiddle/5fb16f39g995e41190aac&690
处处是坎昆会议的宣传
8号下午到坎昆的时候,风和日丽。华氏70几度。相比起纽约的华氏30几度,简直让我欣喜若狂。
坐上去酒店的taxi时,我兴奋得向墨西哥司机说,“这里可真热啊?”
别人不屑地说了一句“Miss, It's our winter now!”
顿时无语。
一直听说坎昆是美国穷学生party的天堂(每逢春假都有美国学生蜂拥而至,因为价钱便宜风景迷人),一到宾馆看到外面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
http://s5/bmiddle/5fb16f39g995e5bc2cc44&690
http://s9/bmiddle/5fb16f39g995e5db47628&690
虽说风景迷人,但是在坎昆的3天里面,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更别说享受了,哈哈
在坎昆期间的任务是为新浪环保发一些会议相关文章,外加采访几位专家人士。
但是... ...由于衔接时间的问题,我没有任何的入场证件。
参加联合国的会议证件跟安检是必须的,更不要是像这种人人都感兴趣的会议,上下车,换场地都是需要证件的。
更惨的是,新浪就我一个人在那儿。我还不是搞环保报道。一切都是挑战。
搜狐派出30人的观察团,其它国内媒体,要嘛就从开会第一天就到场了,要嘛就是气候议题的专家,要嘛就是至少2人的配合。
虽然我不是什么资深的媒体人,但是我觉得作位一个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其所能,这个是必备素质。
而这一次旅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http://s15/bmiddle/5fb16f39g995ea6963c7e&690
在坎昆会场的留影,好像是坎昆的卫生局场子,里面跟仓库一样。各大展厅都在里面
http://s2/bmiddle/5fb16f39g995eb3404391&690
中国代表团与NGO代表的交流会,周围全是记者,当然属中央台的机器最给力,房间例外温差至少10华氏度,连团长解振华的脸都是高原红。
当时坐在旁边的晓晨,不听的敲打着键盘,对会议进行实录。我对他简直是佩服有加。
也是从他那儿我感叹“会议开完了,稿子也发了,这才叫新闻!”
http://s9/bmiddle/5fb16f39g995ecd8a1d98&690
坎昆会议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宣布:“我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与会代表起身对会议主席及其团队致以长达2分钟的热烈掌声。当时有一位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跟一位说着中文的外国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感人时刻,你应该记录下来”。我于是兴致冲冲地追问他地身份,和看法。结果他说,“我不方便表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是谁,我是黄惠康。”原来是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
他看见我ipod,录音器,照相机都在手上,还戴着翻译机,就说,“新浪做的挺好的,尤其是设备很先进!”
http://s8/bmiddle/5fb16f39g995f3d94acd7&690
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跟某刊物3个同事打招呼,他们从头到脚的打量了我,“你就是新浪那个小姑娘吧,不错,不错。”然后再问“你是怎么进来的啊?”
http://s14/bmiddle/5fb16f39g995f1cc8c4bd&690
在高跟鞋的折磨后,我毅然决定在最后一天穿上战斗服=上身职业装+下身跑腿装。这是坎昆大会的最后表决时候,很多代表都没有进去,因为人太多了。但是俺在无牌无照的情况下弄了“一席之地”当天一直熬到凌晨三点才回宾馆。手上拿的都是我的家伙们。
我发了9篇稿子,有专访,有新闻稿,都在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这次的坎昆之行是我第一次被派到国外去报道一个会议,收益良多,在此感谢帮助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和帮我一次有一次混进场地的朋友们,还有为我这个菜鸟讲气候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同事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