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远游》的用韵推测《远游》的作者与创作年代

(2021-12-04 12:27:46)
分类: 楚辞赏析
         自王逸的《楚辞章句》开始,就认为楚辞中的《远游》是屈原创作的诗歌。但是,后代的楚辞研究者并不全都认同王逸的这个结论。宋代的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远游》与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太过相近,言外之意为《远游》未必就是屈原的作品。此后还有一些学者,也质疑了《远游》是屈原所作,主要是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与屈原作品有所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远游》与屈原作品的差异。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远游》即便不是屈原本人所写,也是战国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是模仿西汉文人司马相如《大人赋》的晚期作品。例如,有的学者根据考古发现中写有楚辞诗歌竹简的研究解读认为,《远游》或许是唐勒创作的。
        从《远游》到底是谁创作的诗歌,又是什么时代创作的争论中,可以发现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就是上古诗歌的音韵应用究竟延续到什么时代才衰微的。
        我们知道在长达千年之久的漫长时间里,《诗经》与楚辞作品所用的上古时代音韵都已经被文人学者视为生疏难解。到了南宋,最为著名的学者朱熹竟然要靠“叶音说”,自圆其说地解读上古时代诗歌的用韵,成为了一个代表性的事例。甚而言之,到了清代,就连方玉润这样的《诗经》解读大家都不谙熟上古音韵,居然是用中古时代的诗韵生搬硬套地去解读《诗经》作品的用韵。
       因此,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究竟是在什么时代失去了文人学者的解读,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值得今天的古代文学与古代诗歌音韵研究者认真思考和研究。
       我们尝试将《离骚》与《远游》做出用韵的比对分析,以求有助于判断《远游》的作者与创作年代,进而也从音韵使用的角度,看待上古诗歌音韵的应用究竟延续了多久这一问题。
       通读《离骚》与《远游》的读者会发现,这两篇诗歌有不少的诗句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
      《远游》的创作时间,可能晚于《离骚》的创作时间。但是,按照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全面分析《远游》的用韵,却能发现其用韵完全符合上古时代的音韵规则。
       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王力先生所著的《楚辞韵读》对《远游》这篇诗歌做出的用韵分析,没有一句诗句是用韵有疑难解读的。除了篇中有通常的上古诗歌较为少见的“微歌脂合韵”这样的韵读结论外,其他的韵读分析都是清晰无有争议的。
       这就说明,至少《远游》这篇诗歌在用韵上,是完全严谨地按照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规则创作的。
       由此我们大胆推论,《远游》这篇诗歌即便不是屈原本人所写,也是战国时期大致同一时代文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不太可能是西汉时代的文人模仿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而写出来的。
       西汉时期距离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为时并不过于久远,有可能上古时代的诗歌用韵还在应用,还有文人能够看懂《诗经》楚辞作品是如何押韵的。如果把楚辞中的诗歌和后世认定为战国时期文人创作的楚骚体诗歌全都做出用韵分析和比对,对于研究上古诗韵使用的延续时间就是有价值的。
       到了两汉时期,后来创作的诗歌更多倾向于中古时代的音韵,或许这就是上古诗韵与中古诗韵出现分化转变的时期。由于对此问题的学术研究不足,还无法判定是否如此。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创作的诗歌,我们今天读起来,在用韵方面的解读难度已然大为降低,也就是比《诗经》楚辞的诗歌作品的如何押韵更加易于理解。
      因此我们推测,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是在两汉时期逐渐失去了应用的,进而转变而向中古时代的诗歌音韵。惟其如此,到了南宋时期连朱熹这样的顶级名流学者都看不懂《诗经》楚辞的诗歌是如何押韵的了。
       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应用究竟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出现的衰微与消亡,是一个严肃的重大的学术问题,不可贸然轻言。对这个重大的学术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的深度与力度都还是远远不够,成为今后古代文学与古代语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例如,可以对西汉的诗赋作品用韵加以全面考量,看看是否都按上古时代的诗歌音韵写成。如果出现与上古诗韵不符的情况,那么就可以以此分析是否上古诗韵向中古诗韵转变的分化时期。如果按照建安文学诗歌或者古诗十九首的用韵来判定是转化期,则可能离实际转化的时期要晚了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