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於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在《大雅·旱麓》的诗句中,出现了两次“瑟”字,而且句型都是“瑟彼……”。但是在诗意解读中应当注意,这两个“瑟”字虽然出现在同一种句型当中,而词义却是并不相同的。
《康熙字典》在“瑟”字的注解中写道:
【集韻】衆多貌。【詩·大雅】瑟彼柞棫。【傳】瑟,衆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
《康熙字典》所举的这两个例子,都出自《大雅·旱麓》。这也证明,古代的学者已经将《大雅·旱麓》中两个“瑟”字的不同词义与用法做了区分。
但是到了当代,有的学者却在解读《大雅·旱麓》的诗意时,将两个“瑟”字解读为词义相同,例如都是指的玉瓒和柞棫树木的“纹理”,这就偏离了《旱麓》诗句的原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