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耜》是《诗经》周颂中描写农耕收获的一首诗歌,大抵是当时祭祀农神和土地神的祭祀诗歌。这首诗歌叙写了先民们耕种除草与收获贮藏庄稼的生产活动,以及喜获丰收之后人们宰牛相庆的活动,构成了一幅十分生动传神的上古农耕图。
本文不为探讨《良耜》的诗意解读,而是重在《良耜》的韵读解读。
《良耜》这首诗歌文字较长,诗中使用了上古诗韵多个韵部的韵字。惟其如此,一些语言学家在解读《良耜》的用韵时产生了疑惑,因为按照偶数句的句尾押韵的通常情况,《良耜》的用韵就有一些诗句显得不够和谐。
下面我们把《良耜》的原文不加标点和断句加以引录:
畟畟良耜
俶載南畝
播厥百谷
實函斯活
或來瞻女
載筐及筥
其饢伊黍
其笠伊糾
其镈斯趙
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
黍稷茂止
獲之挃挃
積之栗栗
其崇如墉
其比如櫛
以開百室
百室盈止
婦子寧止
殺時犉牡
有捄其角
以似以續
續古之人
这里我们介绍一位在研究《诗经》的诗歌音韵方面有着重大成就与影响的清代语言学家江有诰。
江有诰( ? -
1851年)清代音韵学家。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据《清史稿》记载:江有诰,字晋三,歙县人。通音韵之学,得顾炎武、江永两家书,嗜之忘寝食。谓江书能补顾所未及,而分部仍多罅漏,乃析江氏十三部为二十一,与戴震、孔广森多暗合。书成,寄示段玉裁,玉裁深重之,曰:“余与顾氏、孔氏皆一于考古,江氏、戴氏则兼以审音。晋三于前人之说择善而从,无所偏徇,又精于呼等字母,不惟古音大明,亦使今韵分为二百六部者得其剖析之故,韵学于是大备矣。”著有《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唐韵四声正》、《谐声表》、《入声表》、《二十一部韵谱》、《唐韵再正》、《唐韵更定部分》,总名《江氏音学十书》,王念孙父子胥服其精。晚岁著《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道光末,室灾,焚其稿。有诰老而目盲,郁郁遂卒。
江有诰对《诗经》中的诗作的韵读研究颇深,在上古诗歌音韵的研究上有重大的影响。但是,他读了《良耜》这首周颂中的诗歌后,觉得诗中的押韵有些不够和谐。例如,他提出“播厥百谷實函斯活”这两句诗句与其他诗句的用韵不能相协,于是他就以为“二句无韵,疑是前章衍文”。也就是说,这两句诗因为不能与其他诗句构成严密的谐韵关系,就被认为可能是周颂中前面的诗歌中的诗句被误加到了《良耜》之中,因而成为了衍文。
当代的语言学家,也认为《良耜》中的这两句诗无韵。例如,《诗经韵读》中在这两句诗句后面所注的韵读结论,就是“(无韵)”。
我们反复读了《良耜》这首诗歌,从诗意到用韵。最后,我们大胆地提出,《良耜》这首诗歌在用韵上不是很完美很严谨,但是并不存在某些句子“无韵”的情况。
下面,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良耜》的诗句重新断句划分段落或者意群,然后给每个段落的句尾的字标出所属韵部,由此再来判断《良耜》这首诗歌,究竟有没有某些诗句“无韵”。
畟畟良耜,(之部)
俶載南畝,(之部)
播厥百谷。(屋部)
實函斯活,(月部)
或來瞻女,(鱼部)
載筐及筥。(鱼部)
(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屋部和鱼部的谐韵,其韵母都是u。)
其饢伊黍,(鱼部)
其笠伊糾,(幽部)
其镈斯趙。(宵部)
以薅荼蓼,(幽部)
荼蓼朽止,(幽部)
黍稷茂止。(幽部)
(第三段与第四段是幽宵合韵)
獲之挃挃,(质部)
積之栗栗,(质部)
其崇如墉。(东部)
其比如櫛,(质部)
以開百室,(质部)
百室盈止,(耕部)
婦子寧止。(耕部)
殺時犉牡,(幽部)
有捄其角,(屋部)
以似以續,(屋部)
續古之人 。(真部)
(第五段、第六段和第七段,是东耕真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