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2016-06-14 16:54:41)
分类: 往事与回忆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青岛新闻网经常登载青岛本地的著名建筑图片,然后配上相应的介绍该建筑历史的文字,这种图文并茂的报道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该建筑的历史,也看到该建筑的图片。
    终于,近日青岛新闻网在报道中介绍了荣成路19号,而这是我们在六十年前住过的老房子,因此读起来倍感亲切。
    【老楼故事】
  初夏的荣成路绿树如荫,街道两旁老法桐低垂枝叶,形成天然的清凉走廊,漫步其中顿感心旷神怡。午后时光,安静得能听到小鸟叫,一栋栋年代久远的老建筑藏身矮墙后,模样古朴却一尘不染,优雅得仿佛绅士。
  “荣成路19号”,典型的欧式别墅,整条路上最美的老建筑之一。这栋恢宏的老楼建于1933年,由王节尧设计。80多年前,一大批中国建筑师在青岛八大关小试身手,精美作品层出不穷,王节尧正是其中的一员。
  尽管不对外开放,得益于围墙低矮且通透,路上的人们仍能清晰地欣赏老楼芳容。花岗岩墙体,像极了花石楼的建造风格;阁楼错落有致,颇有几分城堡的感觉;三角与矩形不断混搭,营造出丰满的立体美感;宽敞的庭院里,一株株老树沧桑而又繁盛,处处饱满生机。
  老楼门前的铭牌显示,其最初主人是周钟岐。周钟岐,山东单县人,物理学家、教育家。1933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总务长兼复校委员会主任。正因如此,83岁的“荣成路19号”如今又有了一个名字,“周钟歧故居”。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读介绍荣成路19号的报道《老楼故事》想起的往事
       这个铭牌上所写的老教育家和老教授,在我们搬进荣成路19号之前是并不熟悉的。这座楼房是这位老教授的故居,但是建国后则改成了海军的军官家属宿舍。因此,我们这些海军军官的家属子女,也才能在荣成路19号居住过。   
     1952年年末,海军联合学校从江苏南京和安徽安庆迁往山东青岛,当时安排的校址有的靠近八大关风景区,而一些军官家属就被安排住进了八大关里的别墅式建筑。
     我家不是一到青岛就被安排住进荣成路19号的。
     海军联合学校有四个分校,但是并不都在南京,因为南京的校址并不够用,所以才把第三分校设在了安徽的安庆。
     父亲和母亲随35军军部直属部队改编为海军后,从浙江金华到了南京,被分配到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工作。父亲担任过南京海军学校的大队政委,后来七个大队撤销,改设四个分校,父亲被任命为第二分校的政治部副主任。当时二分校的校长李锐和政委李荣彩都姓李,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二分校政治部没有正主任,父亲在二分校两位老红军校长政委的领导下,主持了政治部的工作。后来,父亲被选调到北京总政治部举办的政治干部培训班学习半年,回到学校后被任命为设在安庆的第三分校的政治部主任,就从南京去了安庆任职。当时母亲是南京海校招待所的指导员,带着孩子留在南京工作,没有搬家去安庆。父亲到了三分校任职不久,就发生了海军联合学校整体迁往青岛的事情。父母都是山东人,当年愿意离开炎热的南方城市,回到家乡的海滨城市青岛。
    家里搬到青岛后,被安排在沙岭庄居住。这是因为,第三分校的校址设在沙岭庄,三分校的干部家属就在沙岭庄的宿舍居住,当时家里住在被称为东楼西楼的三分校宿舍。
    五十年代中期,父亲的职务有了变动,家里居住的宿舍也随之有了变动。 
    当时,父亲从海军联合学校改名为第二海军学校后来又改为第五海军学校第三分校的政治部主任,升任了第五海军学校的政治部副主任。五海校总校的政治部在市南区,于是按照安排,家里就从沙岭庄搬到了市南区。当时五海校的校址很大,包括现在北海舰队机关大院的一部分区域,而五海校的干部宿舍也包括现在八大关的一些别墅式楼房。于是,家里就按照学校的安排,住进了荣成路19号。
    当时是刚刚恢复军衔制和薪金制的年代,按照当时军官的收入、消费的开支以及物价,军队校官的家庭生活是属于较为富裕的。所以,在荣成路19号居住的那几年,是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年代。
    那个时候,荣成路19号是五海校几户军官家庭合住的,也就成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院子。几家的孩子们在院里一起嬉闹,星期天则跟着家长去不远的青岛中山公园游玩,或者到工人体育场附近的小摊上吃火烧和鸡汤馄饨。想起荣成路19号,就想起了六十年前的幸福时光,让人终生难以忘怀。
    几年后,家里又从荣成路19号搬回了沙岭庄,这回住的院子,是被称为军法处的大院。
    在荣成路住得好好的,为什么又搬回到相对偏僻的沙岭庄了呢?这是因为,父亲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又一次发生了变动。
    1957年的青岛,海军院校的重组和整合有了大动作。原先的第五海军学校和第三海军学校等海军院校一道被整合重组,成立了海军高专。但是,第五海军学校有四个分校,其中设在沙岭庄的第三分校单单没有并入海军高专,而是独立升级,新成立了海军通信学校。因为父亲是在三分校工作过几年的干部,所以他没有随着五海校总校政治部并入高专,而是被任命回到新成立的海军通信学校工作。
    从生活的舒适度和所处地段的繁华程度来说,荣成路和沙岭庄的军法处大院相差很大。但是,军人要服从安排,让住别墅就住别墅,让住旧房子就住旧房子。于是,家里从荣成路19号搬了出来,先到东海饭店住了几天,等到沙岭庄的宿舍安排好了之后,就搬进了沙岭庄的军法处大院。
    当时军法处大院里还住着老红军干部,为了工作需要都甘愿生活艰苦,没有人提出为什么居住条件这么差。当时的干部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吃苦耐劳成了习惯。况且沙岭庄海校大院里有食堂、礼堂和俱乐部甚至有马厩,平时经常在礼堂里放电影,夏天在操场上看露天电影,周末还有俱乐部的舞会。所以对孩子们来说,到了沙岭庄,就像鸟儿放入了林子,热闹程度比起荣成路却要大得多了。
    只是多年以后,每次经过荣成路19号的时候,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的记忆就会再次记起,想起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六十年前的往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