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第八场比赛录像播放,其中有一道题给出的标准答案,觉得还有商榷的必要。
这道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唐诗,就是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这道题的问题是,“欲将”的“将”当作何讲。给出的选项有:
1、把
2、率领、指挥
3、……
选手的回答,是选取的“指挥、率领”。评判的结果,是回答正确。
看看各种教材上的解释,这个回答可以算是标准答案了。因为大部分书上对卢纶这句诗的解释,都是戍边的汉军将军知道匈奴单于趁着黑夜遁逃后,准备带领轻骑兵前去追赶。
但是,这个解释就是惟一的标准答案吗?未必。
首先,我们从唐诗格律的角度,看看“欲将”的“将”应该怎样读音。
这是一首格律诗,是典型的仄起式首句入韵的五绝。全诗的格律为:
中仄仄平平 (月黑雁飞高)
平平中仄平
(单于夜遁逃)
中平中仄仄
(欲将轻骑逐)
中仄仄平平 (大雪满弓刀)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标出“中”字位置的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平声字,也可以使用仄声字,而其他位置的字,则必须按照平仄严格区分。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这个意思。而“欲将”的“将”是第三句的第二个字,恰恰是不能使用仄声字的位置,因此按照诗律的规定,这个字就必须使用平声字。由此可以确定,这个“将”字,在这里必须念成阴平,而不能念成去声。随着这个“将”字读音的明确,它在诗中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了。
这句“欲将轻骑逐”,第一个字“欲”为仄声字,处在第一个字的位置,可平可仄,用仄声字也不违背格律。第二个字必须是平声字,因此“将”是平声字。第三个字“轻”是平声字,这个位置可平可仄,但是因为后面第四和第五个字都是仄声字,因此一般这种情况下第三个字要用平声字,既不犯孤平,读起来也美听。而第四个字,格律规定必须用仄声字,所以这里“骑”字不能读成阴平的“旗”,而要读成去声的“继”,意思是一人一马,也就是骑兵的意思。第五个字“逐”与第一句里的“黑”一样,是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都是用作仄声的。
以上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严格遵照格律的,一个字的平仄也没有违背格律。这样,我们就可以探讨“欲将”的“将”当做何解了。
其次,我们来探讨多音字在古代诗词中的读音和含义,再来分析这句诗。
在古代汉语里,有的字是有不同读音的,就是多音字。这种多音字用在诗词中,要根据格律和含义,来决定它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也就知道该怎么读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是当代诗词中,这样的例子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如,“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不能写成“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教”在这里就读阴平的“交”,而不能读成去声的“叫”。“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看”字在这里是平声字,要念成阴平的“堪”。“曙光初照演兵场,”“场”在这里也是平声字,要念成阳平的“常”。
“欲将轻骑逐”,这句诗里的“将”和“骑”字,第二个字必须是平声,就要念成“将要”的“将”(阴平声),而“轻骑”的“骑”字则必须念成“继”(去声),因为这里的第四个字必须是仄声字。
“轻骑”代表骑马的轻骑兵,这个含义容易理解,一般没有误解和歧义。但是,“欲将”就不一样了。
没有考证过,哪朝哪代的谁最早解释“欲将轻骑逐”是汉军的将军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匈奴单于的意思。反正不知何时因循下来,大家都是这么理解的,也就都这么相信了。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回答这道题,就选的“将”字是“带领、指挥”的意思,估计也是看了诗词教材和唐诗赏析类书籍上的解释而确定的。
但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上面从诗的格律角度,分析了“欲将”的“将”字必须是平声字,而用来表达“率领、指挥”军队的意思,则是要念成去声的。就像大家熟悉的俗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里的“将”就是率领、指挥的意思,必须念成去声(如同“酱”),作为动词来理解。
那么,“欲将”还有别的解释吗?当然是有的。
看看下面两首古代诗词中“欲将”的用法。
一、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怀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二、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请问,这两首词里写的“欲将”,有率领和指挥军队的意思吗?
从这两首词里的“欲将”用法,我们可以知道,“欲将”作为一个词语,带有“想要把”的意思。
同样的道理,“欲将轻骑逐”,也可以理解成想要出动轻骑兵追赶黑夜逃遁的匈奴单于,而不必生拉硬扯,非要说成是有一位汉军的将军要带领和指挥轻骑兵去追赶逃遁的单于。
综上而论,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准答案“欲将轻骑逐”中的“将”是“率领、指挥”的意思未必是正确的,也许第一个选项“把”反而更接近诗的原意,就是“想要把”的意思。对此,私意以为这个标准答案是否标准,是值得质疑和商榷的。
因为,这里关系到如何看待古代诗词的格律和多音字的用法。这是研究与欣赏古代格律诗词必须要弄清楚的,不可人言亦言,也不可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