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以后看到的苏联反特片,一般都是卫国战争胜利后才拍摄的,而有一部反特片为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却是苏联在卫国战争前拍摄的,而且里面有从当时的纪录片中剪接的苏联三十年代莫斯科红场阅兵的镜头,这部电影就是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39年的反特题材故事片《最高的奖赏》。
《最高的奖赏》这部卫国战争前拍摄的老片子,竟然能被建国后的中国译制后在影院里经常放映,显然是有其特点的。这部由儿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特片,除了雷同化的苏联反间谍机关与外国间谍的斗争外,还突出了片中的儿童趣味。例如著名飞机设计师有个上小学的小儿子喜欢养狗驯狗,被外国间谍机关利用,找了马戏团表演小狗节目的小丑间谍接近这个孩子,想法窃取他父亲的秘密图纸。于是,孩子驯狗和间谍带着经过训练的马戏团小狗接近孩子的情节颇为有趣,使得这部电影更加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最高的奖赏》情节一开始,是著名飞机设计师一家参加观看红场阅兵式的镜头。因为是黑白片,就从当时拍摄的纪录影片中剪接了一些镜头穿插其中。于是观众就看到了三十年代苏军受阅方队昂首阔步走过红场的镜头,当时并未有现在俄罗斯受阅部队歪着脖子在行进中行注目礼的阅兵规则,就是整齐地持枪齐步行进。还有当时的大炮和装甲车辆通过红场,有的火炮都老得让人说不出名字,到底是车载大口径迫击炮还是自行火炮无法判定。最后,苏联空军的飞机飞过红场上空,这时才突出有一种远程轰炸机是著名设计师设计的,而他就在观礼台上,接受周围群众的鼓掌致敬。而内务部中尉军官也带着小儿子站在附近观看阅兵,于是两家开始有了接近的机会。
然后,影片叙述西方某国武官授意间谍接近飞机设计师的家庭,想办法窃取秘密图纸。这时通过间谍的口,讲出了教授的女儿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她的一个同学是托洛茨基派别分子,自愿为外国充当间谍,正在接近教授的女儿。间谍还说了教授的小儿子有养狗的爱好,而间谍组织有一个成员就是马戏团负责表演驯狗节目的小丑,于是间谍组织认定这是一个机会。等到教授的小儿子去看马戏的时候,小丑就有意接近他,并且表示愿意教给他怎样训练小狗。
苏联反间谍机关知道西方间谍在关注飞机设计师的图纸,派出丧偶的中尉带着男孩去教授的别墅周围,假作休假监视特务的行动。那个音乐学院的男学生果然假装爱上了教授的女儿,暗中复制了保险箱的钥匙想要偷图纸,却被女同学发现了。教授的女儿向内务部检举了这个可疑分子,外国间谍却让这个男学生写下像是遗书的信件后,把他杀死并且伪造了自杀的假象。同时,小丑间谍带着小狗想法接近教授的小儿子,吸引他的注意,而让另外的间谍趁着家中无人,溜进屋偷拍保险箱内的图纸。其实保安机关早已布下埋伏,提前换掉了保险箱内的图纸。但是,当中尉去抓和孩子在一起的小丑的时候,小丑却裹挟孩子并开枪打伤了来救孩子的中尉,然后他在划船逃走时被假扮钓鱼人的保安机关人员在水中擒获。
负责盗取图纸的间谍在西方使馆武官安排下试图逃出苏联,在车站被逮捕归案。
破案工作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保安机关的少校安排负伤的中尉好好疗伤,并把私人的事情料理好。这时,带着鲜花的教授的女儿来看中尉,他们在平时的交往中已经暗生情愫。姑娘认为中尉是真正的英雄,而少校则拔高了认识,说对保安机关的人员来说,最高的奖赏是祖国的足够信任。而姑娘委婉地问中尉说,到底爱不爱音乐,中尉当然明白话里的潜台词,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姑娘在钢琴前坐下,弹着钢琴唱起了歌颂无名英雄英勇保卫祖国的歌曲。新设计的苏联空军战机列队翱翔蓝天,显示了苏联国防的无比强大……
应该说,《最高的奖赏》拍摄于三十年代的末期,那个时候的电影能把故事情节设计得这么精细好看,还是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的。尽管影片带着斯大林时代的明显痕迹,包括音乐学院的男学生是托派分子也是外国间谍,也包括情节及台词中对国家和斯大林大唱赞歌,但是整个故事情节的设计在战后多年都显得并不落后,而且还带有明显的儿童片的趣味情节,所以电影《最高的奖赏》到了六十年代,还继续在中国的影院中上演。
七十年代初我们去部队服役,当时到了金门岛前面的大嶝岛当兵,经常挨金门岛的炮击。每当金门打炮的时候,我们就从不防炮的宿舍出来,到能防炮弹的厚实石头垒成的屋子前的走廊上坐着躲避炮击。那些个孤单的夜半时分,大家就经常讲故事取乐熬时间。记得有一个晚上,自己讲的就是这部电影《最高的奖赏》的故事。而讲到影片最后,当音乐学院女学生问反间谍机关的中尉是否真的喜欢音乐的时候,所有的听众都明白她问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这在文革年代里似乎成为心照不宣的事情,尽管那个年代的文艺作品里不许涉及爱情婚姻的情节。人们似乎感叹苏联的老电影都这么有味道,即便是写反特题材的影片也不忘了加入浪漫因素。于是,士兵们发出由衷的感叹,而一些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战友以为从此再也看不到这部影片了。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又过了若干年后,这部电影在网上真的再次出现了,并且受到一些老观众的关注。重看这部电影时,想起了一些往事,其中就包括七十年代前期在大嶝岛防炮的时候讲起这部电影故事的往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