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幅珍藏了三十年的墨宝

(2014-05-15 17:04:41)
分类: 往事与回忆

一幅珍藏了三十年的墨宝            (如果不蓋住名字就會泄露自己的名字,而全蓋住了又無法證實是為誰而題。只好折中處理,就是蓋住名字的前一個字,而露出名字的後一個字。)


     雖然是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但是從上小學的時候起,書法課就一直不認真學,也不認真練習。結果多年以來,都不敢在公開場合寫毛筆字,因為害怕讓人看了齒落。毛筆書法似乎應當是要有一定的稟賦才能學好的,因此盡管人人上學後都學著寫毛筆字,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好毛筆字的。尤其是現在的時代,毛筆字用的很少了,大多是用鋼筆、圓珠筆或者中性筆寫字。而且,後來發展到了用電腦打字,就是用手寫出的字歪歪斜斜的非常難看,也能通過電腦打字字體的美化來掩蓋實際上寫不好字的尷尬。如今的毛筆書法,好像已經從古代的實用技能發展成了一門專門的書法藝術,大多數人都是只有欣賞別人的佳作而自己不再研磨揮毫的份兒。例如,1977年冬天參加高考時所做的語文試卷,承蒙判卷老師的眷顧給了較高的分數,使得憑借語文考試的較高分數拉平了數學考試的極低分數,僥幸走進了大學的校園。可是,當時如果要是把試卷字跡的好賴也評分的話,無論如何判卷老師也給不出如此高的分數。所以,等到上了大學而且是被中文系錄取後,有的授課老師就覺得有些不解,寫字這麽差的學生怎麽會在高考中考出語文單科的高分。

    自己也知道不是學書法的材料,因此對如今流行的電腦打字欣喜萬端,因為它能讓書法家和寫字像小學生水平的人在電腦寫作中都表現出同樣的書寫水平,而且電腦上的字體還可以設置成楷書行書隸書等多種形式。不過即便是這樣,由於自己書法水平的極端低下,對書法技藝高的文人還是心存敬畏,覺得人家才是真正的文化人,那種手握如椽大筆揮灑自如的氣概,是讓人從內心裏欽羨不已的。

    公元1983年秋天,教育部在大連工學院舉辦高校圖書館專業幹部進修班,學員大多是來自各個高校圖書館的77和78級大學生。當時進修班的領導指定由我擔任學生班長,就是除了參加學習外,還要擔負一些學生管理方面的溝通工作。到了1984年的春天,專業課程基本結束了,開始去各地的實習。我和幾位學文科的學員便選擇了組成一個實習小組,去上海圖書館實習。

    我們到了位於南京路附近的上海圖書館後,被安排在古籍部實習,由上圖古籍部的老館員帶著我們學習古籍整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這個珍藏了大量珍稀古籍的書庫中,看到那些千百年前的古代書籍和名人書劄,乃至罕見的唐代寫經卷子,讓人不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為切身的感受。過去所謂的汗牛充棟如今就在眼前,而即便一個人學富五車,窮其一生也不過是在文化的寶藏中擷取了一點點珍寶。這些凝練了我們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精華的古籍,的確是我們民族足以驕傲和自豪的巨大財富。

    我們到上圖古籍部實習之前,就知道上圖老館長顧廷龍先生有時上班也到古籍部來看看。而對這樣的著名學者,我們都是視為泰鬥級的大師,沒有敢想與之交談。所以,偶爾看到顧先生到古籍部來,我們也都禮貌地埋頭做自己的古籍著錄工作,不去打擾老學者的。

    1984年4月的一天,顧廷龍先生又到古籍部來了。這一天是日本駐滬領事館請顧先生和一些著名學者前去參加中日學者的文化交流活動,由於時間還早,顧先生按照慣例就到古籍部來看看。當時,我們的實習就將結束了,而大家雖然知道顧先生是著名的書法家,卻沒人敢於貿然提出請顧先生給我們寫一幅墨寶留念的。但是,這天顧先生興致很高,主動和我們交談,問我們文化學習的情況。當時顧先生已經是八十歲高齡的老人了,我們的學員不過是二三十歲,所以顧先生像看待孫輩一樣慈祥地看著我們,和我們隨意閑談。這時,我們一位來自廣西藝術學院的女同學突然開口,提出顧老能否送她一幅墨寶。顧廷龍先生那天興致很高,欣然同意,讓古籍部工作人員拿出古籍部常備的宣紙筆墨,揮筆給那位女同學寫了一幅字,內容是勉勵後生努力學習的內容。然後,又為其他同學各寫了一幅字。這時,帶著我們實習的古籍部陳老師告訴顧老,還有一位領頭來參加實習的班長同學沒有給寫字呢。顧老高興地詢問了我的名字,問我要寫什麽字。我在此前看到過日本出版的中國書法家作品集,其中有顧廷龍先生的墨寶,就提出能否寫一幅那樣的字。顧老欣然讓陳老師拿一幅大一些的宣紙,揮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墨花”兩個大字,簽了自己的姓名,並且由陳老師拿出顧老的印章,當即鈐印以示真跡。但是,顧老給我寫的墨寶中,寫了“某某同志囑書”的字樣,讓我尷尬不已,連說顧老對小輩真的是太過客氣了,寫上小輩的名字就已經很好了。顧老給我們實習小組的同學每人都寫了一幅字,然後才坐車去參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動。

    等到顧老走後,古籍部的工作人員帶有幾分嫉妒地對我說,你們太幸運了,我們跟著顧老這麽多年,才給我們寫過一幅小紙頭,而給你寫的字卻是用的一幅大紙頭。還有一位已經熟悉的館員直言不諱地私下對我說,顧老寫的字不要裱,留著將來是有大價值的。他所說的話語,我自然明白其中的含義。從保存的角度看,書法作品裝裱並且經常掛出是對保藏不利的。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是把一些珍貴古籍,包括唐寫經和名人書劄用厚厚的牛皮紙包裹起來,放在防潮防蟲的庫房中,而且經常檢查保存狀態,確保原件不生黴和不被蠹蟲損壞。當然,我們看重顧老所寫的墨寶,不是一幅名家書法作品的經濟價值,而是文化名人的親筆所題。因為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能夠接觸到名人,並且幸運地得到寫有自己名字的書法墨寶,機遇是極為稀少的。所以,我們一定會珍惜顧老給我們寫的墨寶,而不會僅僅去衡量其經濟價值是多少。今天有錢人可以到拍賣會上出高價收購名人字畫,但是那些名人字畫上,卻不會寫著名人給購買者所題寫的文字。因此,三十年來一直沒有將顧老寫的字拿去裝裱,也不想裝裱後掛在家裏讓人看到。就是在閑暇的時候,拿出顧老所寫的墨寶看看,想起當年的往事。也許,大學者的墨寶藏在家裏,能讓自己也沾點文化的邊兒,同時借此勉勵自己,要多讀讀書,不能辜負前賢的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