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日里说《幸福》

(2014-03-20 11:44:56)
分类: 文艺评论

  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幸福日里说《幸福》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决议说,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对“国际幸福日”这个日子,一般整天忙忙碌碌地为柴米油盐住房收入养老看病孩子教育而操心不已的中国人很少有人注意,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日子。社会转型期内巨大的社会转折,使得原先过惯了贫穷但是平淡规律的日常生活的中国人都在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社会地位、从事职业、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人都感到自己在这个令人欲望大增但又无法满足的社会中处于并不幸福的底层,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以致数量惊人的心理失衡导致健康受损乃至触发自杀或者犯罪案件的事例数不胜数。因此,设定幸福日是有必要的,要让社会成员提高心理健康的阈值,懂得什么是生活的幸福,应该怎样得到生活的幸福,从而增加社会的和谐程度,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让每个人都有心理的满足和平静,过著有尊严的物质精神生活丰富的日子。

    在国际幸福日这个涉及幸福的日子里,想起了一部就是以《幸福》为片名的五十年代喜剧风格的老电影。

    【电影《幸福》的演职员表】

    导演:天然 傅超武

    编剧:艾明之

    摄影:顾温厚

    录音:朱伟刚

    美工:徐克己

    作曲:张林漪

    剪辑:翁思濂

    化妆:王恺

    制片:沉锡元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黄贻钧

    主演:韩非……王家有

         张伐……胡师傅

         冯笑……刘传豪

         王蓓……胡淑芬

         史原……小起哄

         阳华……钱书记

         范雪朋……淑芬妈

         关宏达……朱主任

         王褆……施小珠

         高笑鸥……孙师傅

         谢怡冰……图书管理员

         杨梦昶……报幕员

         程引……看门老头

         保琪……邮递员

      上映:1957年

      颜色:黑白

    电影《幸福》是1957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由著名喜剧明星韩非主演。其故事情节为:

    沪新机器厂青年工人王家有,是一个生活散漫、不重视劳动纪律、经常把自己的青春消磨在跳舞厅、溜冰场和咖啡馆里的人。白天干活时他显得无精打采,常出事故。他的师傅胡汉亮对他毫无办法,因此向厂方要求将王家有调走。可是,王家有是全厂出名的混混,老师傅们宁愿单干也不愿要这个“助手”,厂方只好将王家有调去当预备工,哪里缺额就到哪里工作。王家有的好朋友刘传豪是个出色的工人,他和王家有一起当学徒工,一起升助手。他经常劝告王家有要走正路,而王家有只当作耳边风。厂方调走王家有之后,就将刘传豪调给胡师傅当助手,胡师傅对这个助手很感满意。刘传豪早已和装配车间女工胡淑芬相爱,而王家有并不知道。王家有到处找寻对象,看上了胡淑芬。

    某夜,装配车间开晚会,胡淑芬拟唱《幸福之歌》,还邀请刘传豪口琴伴奏,并送给刘传豪一张入场券。王家有和小邓无理地要了刘传豪的票子,还对刘传豪说,这张票子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晚会开始了,刘传豪还没有到场,胡淑芬焦急万分,王家有自告奋勇给胡淑芬伴奏,这引起了刘传豪和胡淑芬之间的误会。王家有为胡淑芬伴奏《幸福之歌》之后,就自作多情地写了一封不具名的情书给胡淑芬,还约她到俱乐部相会,小邓把王家有追求胡淑芬的事到处广播,一直传到了胡淑芬父亲胡汉亮耳朵里。胡师傅回到家里就拆阅了那封不具名的情书,误以为女儿确实爱上了王家有;而胡淑芬又误认为这封信是刘传豪写来的。因此,父女双方固执己见,争吵不休。王家有为了准备和胡淑芬约会,他装病请假到外面借钱、理发,而糊涂的车间主任也竟然批准了。后来,刘传豪向车间主任提了意见,车间主任才收回了准假的成命。约会的时间到了,王家有和胡淑芬都经过一番打扮,出现在俱乐部前。

    王家有丑态百出地向胡淑芬求爱,而胡淑芬却一心一意等待著刘传豪。可是刘传豪始终没来,胡淑芬对王家有的无理纠缠十分厌烦,只好性性地离开了俱乐部。胡淑芬走后,小邓将胡淑芬和刘传豪相爱的事告诉了王家有,王家有听后对刘传豪心生反感,并立即跑去质问刘传豪:“为什么破坏他人的幸福。”刘传豪不知就里,痛苦万状。恰巧胡淑芬这时赶到,埋怨刘传豪失约,一场误会就此真相大白。刘传豪、胡淑芬重归于好,王家有也终于认识了自己的过错,重新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

    我们小的时候是看过《幸福》这部电影的,当时曾经被逗得哈哈大笑。

    五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有很多部是喜剧风格的,而且当时主要表现的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讽刺了社会上一些落后可笑的人物和现象。当时还没有像六十年代的电影那样突出阶级斗争的主旋律,因此戏里的故事都挺生动,演员的演技也很高超。例如韩非,主演过多部喜剧电影,扮演戏里的小人物,可笑而不可恨,落后而不极端,一般都是干出滑稽可笑的事儿后,在周围亲友、同事的帮助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所转变的。而韩非的演技,比现在的赵本山等人是要高出许多的。他在拍摄中面部表情很放松,能把看的人逗得哈哈大笑,而他自己却装得跟一本正经似的。这样的喜剧天才在近几十年内反而见不到了,真的让人非常遗憾。

    戏里的女一号是女明星王蓓主演的。文革前大家都习惯念成王pei ,而现在似乎应该念成王bei了。

    戏里还有老演员张伐等参加演出。在电影《南征北战》中扮演国军李军长、大声呼喊著“张军长看在党国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的老演员阳华,却在这部喜剧片里扮演工厂的书记。

    这部以《幸福》为片名的电影,以落后青年工人在谈恋爱中出尽洋相的故事,告诉年轻人什么是生活的幸福,应该怎样追求幸福。但是,它的说教意义不大,而故事情节却很生动,后来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就开始拍摄《千万不要忘记》和《家庭问题》等强调必须抓紧对青年工人思想和生活作风教育的影片了,以免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年青人走了歪路。

    《幸福》是由作家艾明之编剧的。文革前我们读过他写的大革命时期上海工人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火种》。他对上海的地方特色很熟悉,也把上海宁写得很生动形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杏花
后一篇:浣溪沙·賞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