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剑》:一部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惊险苏联电影

(2012-05-11 15:17:29)
标签:

苏联电影

短剑

青铜鸟

雷巴科夫

往事

分类: 文艺评论

       195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了一部苏联惊险电影《短剑》。虽然这部电影是黑白胶片的,但是情节惊险曲折,尤其是其中的主人公是两个机智勇敢的男孩子,因此上映后受到中国小观众特别是男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许多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即使在几十年后,也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片中的情节。

    电影《短剑》的梗概是:1916年在某海港中停泊的一艘俄国海军舰艇上,军官尼吉特斯基为了抢夺一把神秘的短剑,杀死了他的妹夫。他的杀人过程被舰上的水兵波列沃依意外看见,尼吉特斯基又要杀死波列沃依灭口。这时,停泊在港湾中的军舰突然发生爆炸,尼吉特斯基和波列沃依两人在拼死搏斗中,短剑被水兵波列沃依夺走,而剑鞘却被军官尼吉特斯基夺走。

    五年之后,经历了十月革命的俄国已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在乌克兰叛乱的白卫军还在同红军激战。男孩子米沙和盖恩卡在镇上发现了白军的马队,首领就是当年的军官尼吉特斯基。米沙和盖恩卡立即向驻在附近的红军报告,而红军部队的政委就是当年的水兵波列沃依。波列沃依猜测尼吉特斯基如此疯狂地寻找当年的短剑,里面一定有很大的秘密。在白军包围红军驻地后,波列沃伊便将短剑交给了男孩子米沙,让他冲出白军的包围并把短剑保存好。 
    一年后,白军军官尼吉特斯基潜伏到了彼得格勒城中,继续搜寻那把神秘的短剑。镇上的男孩子米沙和盖恩卡也在这时候到了城中,他们在城里意外地遇见了尼吉特斯基,觉得十分蹊跷。于是,他们和几个少先队员分工,开始监视尼吉特斯基的行踪。当时,苏维埃国家的保卫部门也注意到了白军军官尼吉特斯基和孩子们的神秘活动。后来,孩子们巧妙地施展计谋,伪装送信巧妙地拿到了尼吉特斯基藏的剑鞘。保卫部门找到了米沙和盖恩卡,孩子们拿出了重新匹配的短剑和剑鞘。原来在短剑和剑鞘上写有一些密码,保卫部门破译了这些密码。他们从当年海军记录的记载中得知尼吉特斯基妹夫的家庭住址,在那里发现了尼吉特斯基并将其逮捕。在尼吉特斯基妹夫家中,保卫部门人员按照短剑和剑鞘上的密码指示拧动落地钟的旋钮,钟上暗藏的机关随即打开,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室。在这个钟后暗藏的地下室里,发现了许多财宝的线索,包括一些记载载有大量金银珠宝沉船精确位置的海图。除此之外,还有一份1745年一位海军工程师留下的遗嘱:这些财宝献给后世开明的执政者,作为俄国海军的建设基金。家中的女主人遵照先人的遗嘱,将这些藏了多年的珍贵财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用于发展海军建设。
    最后,波列沃依将当年那把神秘的短剑,赠送给了机智勇敢的男孩子米沙和盖恩卡。

    五十年代我们看这部苏联黑白电影《短剑》的时候,还是不大的孩子,当时深深地被剧中的惊险情节所吸引,这是一般男孩子都有的探宝情结所使然。对这类带有探宝情节的惊险作品,男孩子总是特别地喜爱,并且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有这样的惊险奇遇。

    到了文革年代,以前老的中外文艺作品都被封存了。南十七大院里寂寞的男孩子们百无聊赖之际,总是回忆起过去看过的那些文革前的老文艺作品,其中就包括苏联电影《短剑》。后来,他们想方设法在各个学校文革期间已经封存的图书馆中搞到惊险小说,终于找到了《短剑》的续篇《铜雀》(后来出版的又译做《青铜鸟》)。于是欣喜的男孩子们,又一次读到了探宝题材的惊险作品,不过这次藏宝的地点是在一个旧庄园里,而神秘物品则是一尊铜铸的鸟。当时,南十七的孩子们都被《短剑》和《青铜鸟》中的精彩情节所吸引,认为作者一定是苏联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否则写不出如此精彩的儿童文学作品来的。

    若干年过去了,全面封闭文化的文革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很多苏联文学作品在国内翻译出版。这时我们才了解到,原来《短剑》和《青铜鸟》的作者阿纳托利·纳乌莫维奇·雷巴科夫不仅是写儿童文学作品的名家,而且还写过对历史、道德和政治的严肃思考的大作品。这些作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层次,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学魅力,包括《沉重的黄沙》、《大清洗的日子》、《阿尔巴特街的儿女》等。雷巴科夫在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度过了少年时光,早期曾经发表了反映儿童时期和青少年生活的两个三部曲,包括《青铜鸟》和已经拍成电影的《短剑》、《克洛什历险记》及《无名战士》等,因此,长期以来,他被看成是儿童文学作家。但是,雷巴科夫后来所写的长篇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以及续集《恐惧》和《万念俱灰》,虽然也有自传题材的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描写,却与通常的儿童文学作品大为不同,全面深刻地记叙了以往时代的旧事与历史进程,成为有着很大文学与政治影响的鸿篇巨制。

    这些事实当年文革年代中的我们是不会知道的,仅仅为《短剑》和《青铜鸟》的精彩情节所吸引,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多年之后,还能想起当年苏联黑白电影《短剑》里的情节,与片中那两个机智勇敢的男孩子一起经历了惊险的寻宝以及抓获坏人的过程。当然,拍摄于五十年代的苏联作品肯定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例如片中写的白军首领是当年的军官,而对立面红军政委则是当年的水兵,并且他们在二十年代初期的乌克兰红白两军激战中再一次作为对手拼死相杀,影片的创作者都是站在红色立场上写的故事情节,坏人自然是白军以及反动军官。小的时候我们对《静静的顿河》这样的大部头作品还不能深入理解,因此作为孩子想当然地认为白军军官必然是坏人,而参加革命的水兵成为后来的红军政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大名鼎鼎的“契卡”,则是专门肃反抓特务的神秘机关。像尼吉特斯基这样的暗藏坏人落入法网,经过神秘惊险的探宝过程找到珍藏多年的财富并且交给了国家,是当时的孩子们认为的作品最为合情合理的结果。只是到了文革中期,读到了内部出版的苏联小说《落角》,才对白卫军军官在二十年代初期的遭遇与情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但这已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几十年前,包括《短剑》这样的儿童探宝惊险作品,能够通过惊险曲折的情节,深深地吸引和打动儿童读者或者观众。也许直到今天,孩子们对这类具有神秘物品和海洋秘密题材的作品也还是饶有兴趣。可惜的是,有着这样题材的作品在我们国内写的并不多,让人有些遗憾。《短剑》的政治倾向今天看来有些过于明显,但是《短剑》的情节设计还是相当有特色的,这是今天写儿童文学作品的作者也值得借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