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校的大操场

(2011-04-08 21:46:40)
标签:

锦州

海军通校

大操场

六十年代

往事

分类: 往事与回忆

    海校的大操场海校的大操场 海校的大操场

    五十年代海军通信学校在青岛沙岭庄的时候,就有一个大操场。

    为了让学员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海校在沙岭庄的大操场上设有天桥和浪桥。天桥是窄窄的高高的木桥,两头有上下的阶梯。我们经常爬上天桥,然后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证明自己的勇敢和平衡机能。那个浪桥却是一个孩子很难玩的,需要两三个人一起发力,才能形成合力,让浪桥晃悠起来。而当浪桥晃悠起来之后,如要在上面走来走去,就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以维持身体不致掉落下来。

    海校在夏天的时候,常在操场上放映露天电影。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儿,因为不仅可以看到电影,而且大家都搬着凳子去大操场看电影,那个热闹劲儿是难有的享受。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心地跑来跑去,还到银幕的背面去看放映的效果如何。当时有很多人看电影,有时银幕正面挤满了人,好的位置都占满了,来晚了的观众就只能到银幕背面去观看了。

    六十年代初,海校分批从青岛迁往东北和太原,最后又全部集中到了锦州。等到所有的学员队都到了锦州之后,出操和锻炼都需要有一个大的操场,于是海校就在办公楼和教学楼的前面修建了一个大操场。

    大操场的周边是用水泥石块垒起来的,中间是空旷的操场,两端立有两个足球门。大操场临近办公楼的中央,修筑有一个类似舞台的水泥台子,台子两边的石头墙壁上,镶嵌了标语“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文革之前,海校经常组织会操,学员队的管理非常正规和严格。当学员队跑步进入大操场的时候,响亮的口号声响彻周边。军官和学员都是军容严整,按照内务条令的规定报告和会操。而当学员列队经过大操场四边上下课和参加其他集体活动的时候,雄壮的歌声总是传遍四方。

    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学员们常到大操场上踢足球。我们在铁路四小放学后,都要经过海校的大操场回家,遇上有学员在操场上踢球,就停下脚步观看球赛的进行。当时,有一个叫李晓的学员很有足球天赋,常常独自带球攻入对方禁区起脚射门,引起四边的观众一阵鼓掌喝彩。

    到了夏天的时候,偶尔海校也在大操场放映露天电影。周围的居民都拿着凳子前来观看,因为这是免费的电影,大操场上人头攒动,那个热闹劲儿不言自喻。

    文革前的一个八一建军节,海校和地方联合举办了文艺晚会,舞台就是大操场上的水泥平台。军地业余演员演唱了当时流行的歌曲,如《看见你们格外亲》和《逛新城》,一位地方的“三八式”老干部还激情四射地演唱了抗战歌曲《太行山上》。

    到了文革开始之后,海校的大操场就更加热闹了。当时海校的两派组织都与锦州地方上的两派组织来往密切,于是经常在海校操场举行各种集会。其中最为出名的,是J城好字派和糟字派两派组织开始大联合谈判并且同时到火车站站前广场参加全市大联合大会的时候,因为派性因素导致大会破裂,其中一派就改到了海校大操场召开本派的全市各个组织会议。那时的派别组织开会,就像宋丹丹在小品中扮演的白云大妈所形容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那是相当的热闹”。海校的大操场上,到处都是派别组织的旗帜,人人都戴着本派组织的袖章,老远就听到高音宣传喇叭的喧嚣。

    到了海校成立了革委会之后,学员都已离校,干部也在陆续调离,海校的大操场开始沉寂起来,出现了凋敝的景象。冬季的寒风猛烈地吹过操场,挂起阵阵黄沙风尘。已经没有人再到大操场上活动了,只有一些孩子在那里练习骑自行车。

    后来,海校的校舍按照上面的布置,逐渐移交给空军第三航校。三航校接管了海校的教学楼后,新招的飞行学员也到大操场上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例如,每人单手拧着自己的耳朵,弯腰在原地转圈,练习身体的平衡和抗眩晕功能。

    现在,原先海校的大操场还在使用之中,原来的大标语也还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到操场上锻炼的人,早已从海军官兵改为了空军官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